3′3″

视频 | 这家公司的实习机会,竟然卖到28800!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方也 厂日子 弓也 赵冬阳

2020-08-21 11:02

在咸鱼、淘宝等平台搜索关键词——实习,就会发现不少商家都贴出了实习的资源。他们号称自己是靠谱的中介,可以通过内部关系,搞定大公司的实习名额,或者是所谓的远程实习。

“付费”的实习

“阿里巴巴、百度,一万五”、“JPMorgan两万五”、“普华永道两万一”。乍一听,你可能会以为这是这些大公司的薪资,但事实上,这是中介报出的前往相关公司远程实习的价格。

疫情下的暑假,不用进入公司,在线完成公司各类任务的远程实习,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但这样的实习机会,却被商家盯上,做起了买卖。他们号称自己可以通过内部关系,搞定一些大公司的实习名额,或者所谓的远程实习。

今年的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少公司降低了用人的需求,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必然是紧张的。如果能在大学就读期间前往一家大公司实习,那么这份实习经历,也许会成为未来自己求职或者留学的敲门砖。

“付费”实习的概念,正在一些大学生的脑海中悄悄发芽。

那么“付费”实习真的靠谱吗?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实习”两个字,就能跳出数页的实习中介推荐信息,看看新闻Knews记者随机拨通了几个实习中介的电话。

“现在很多企业实习也要经过考试,但是我们是跟国内外1804家企业有官方合作,我们能够帮同学进行内推。”“都是大公司,都是内部导师带你去做。”每一位电话客服,表现出的态度都是极其自信的。


淘宝上的“付费”实习链接


“没有实习证明”的实习

但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问起,是否能够开具公司人力资源部敲章的实习证明时,绝大部分中介却表示:不能。

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坚称,这是一份正规的实习,一份经得起推敲的实习。因为有“资深的导师”带领你,虽然你不能进入到公司的实际环境之中,但是你做的所有事情,将会和公司同步。

那没有实习证明的实习,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打“黑工”吗。中介表示:虽然开不出人力资源部敲章的官方实习证明,但是,可以开出公司信笺纸打印、导师签名的实习证明,可以开出导师亲笔签名的推荐信,可以用公司邮箱发送实习证明……反正,就是没有公司的章。

没错,总感觉少了点意思。但是这样的证明有用吗?也许还真有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通过一些留学机构和公司人资部门了解到,在大部分留学申请的背景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只是会打电话给写推荐信的老师,来确认申请表格中内容的真实性,并不会去向单位核实。公司入职也是如此。

但是,所有的中介,都提了这么一个醒:“你在这家公司的获得的‘手写实习证明’,可以在申请其它公司的职位时使用,但绝不能在申请本公司职位时使用。”

当然,中介会找一大堆理由,来帮你“解惑”。

明白人,一听就懂了。


中介给出的实习岗位列表


里应外合的完美配合

在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有中介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道出了实情:“我们公司有一个专门和公司对接的团队,他们会在职场里搜寻有经验的导师,如果他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话,我们会先和他签订带教实习生的合同,再和实习生签内推合同。但是导师自己招实习生一般不会让项目组知道,有点像他自己冒着风险挣的外快。”

按照这位中介的说法,在大公司内部的老师以远程实习的名义,私下收实习生,中介再将这样的实习机会倒卖给大学生,一条灰色产业链就这样诞生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找到了一位这样的老师。王老师拥有海内外多家知名金融公司的工作背景。之前,他就签过这样的合同,为中介带远程实习生。

王老师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中介牵上了线。起初,他只想带一两个实习生赚点零花钱,带教过程也是比较认真。但不久之后,中介就表示,希望他能带更多的实习生:“把你做过的东西,随便扔给他们再做做就好了,水一水就好了。”

每位学生实习一个月,王老师能获得一万多元的收益。“干了一段时间,良心就有点不安了。”王老师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这钱虽然好赚,但却是实实在在地违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出现这些服务机构呢相当于是打破了一种平衡,变得不那么公平。那么也使整个社会的这种东西变得更加浮躁了。只要你有钱你就能去大公司。”最终,王老师选择停止参与所谓的远程实习合作。


咸鱼上的“付费”实习链接


实习之殇

用金钱去购买实习机会,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并不光彩的行为。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在“付费”实习过程中,碰到了“导师态度不好”、“中途更换导师”、“实习过于简单,学不到东西”等问题。甚至有学生通过中介前后两次申请的不同公司的“付费”实习,最后分配到的竟是个同一个导师。

但是他们不敢将这样的事情示之于众,打碎了的牙齿,只能往肚里咽。

大公司的实习机会,以往都要通过投简历,提供在校成绩、社会经历,甚至参加面试,竞争获得。如今,“天价”付费实习不仅让“实习”变了味,也在“实习认证”的有效性上,埋下了风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方也 厂日子 弓也 赵冬阳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