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视频 | 从“42”到“531” 创新引领新格局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21-03-30 19:28

有人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张江?张江到底是哪里?其实,对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全局来说,我们有 “三个张江”: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多指得是一种“能力”,而非“区域”,是国家赋予上海的一项战略任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科研机构,都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张江科学城,前身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也是俗称的“小张江”。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通常说的 “大张江”了,拥有22园,分布全市各区,共同打造张江示范区品牌。


10年来,张江示范区经历了4次空间调整,总面积从最初42平方公里、扩展为531平方公里,各区都将自己有发展潜力的区块纳入,张江示范区品牌,以其强有力的辐射功能,带动了整个上海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很多人印象里,老市北曾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原上海北四区的"三废转移功能区";经历了创业、转型,至2010年,迎来产业迭代,它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就是张江示范区启动建设的10年。


不少人记得,当年行车于南北高架,市北楼顶“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几个字,就是自带光环的"招牌",大张江建设形成的合力,带动了创新要素的集聚。


在市北成长起来的格尔软件,董事长孔令钢感慨,近10年,一直得到张江示范园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专家评审、1000多万的支持资金,让这家专攻数字信息安全数字证书研发的民营企业,及时抓住了每一个技术更新迭代的机遇。“密钥管理系统、认证系统、数据加密……几十个项目,1/3获得支持。”


一盘棋下,园区本身发展也更容易找到方向、精准发力。市北高新内,这个全新的区块链生态谷,去年被纳入张江专项资金全市重大项目,在华为、万向、上科院等行业龙头带动下,正蓄能上海区块链产业高地。


内在转型动力加恰逢其时,市北高新园,已成长为全市数字集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引进了上海市政府的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易中心等,面向政务、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十多个行业领域,搭建了30多个企业级的应用场景研发平台。数据采集、整理、交易、应用……可以说,上海"两张网"建设的核心团队都聚集于此。



 “我们现在的经济能级在不断提升,上海功能区中,综合性产出一直保持在前位, 而且比例在逐年增加,现在每平方的产税已达到1万块。” 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岚说。


不只是政策辐射、更有创新策源。创新需要源头,这个源头就是科学城,把科学城做强,成为整个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强有力的引擎,从而带动各园区整体的飞跃。张江示范区最初的42平方公里,也就是张江科学城所在的核心区内,近年已进入科技研发成果"丰收期",从新药到芯片、再到AI技术,正在不断向531平方公里输出能量。


创业团队倍谙基,可以说在张江药谷"养"了6年的细胞,抗体药物、包括现在的新冠疫苗等,都缺不了这一环。他们在张江,攻下了无血清培养基的核心技术,从最初每毫升养一两百万细胞、到如今可达两三千万,为抗体、疫苗等生产企业提供了更有竞争力的生产工艺。   



董事长谭文松认为,张江优越的研发氛围,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力;“找人找钱找地方都非常方便,我们的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在这个园区里面;所以到张江搞研发,像是“傍大款”一样,让我们轻松上阵。”


今年, 倍谙基在成果转化上,迈出重要一步,于张江示范区金山园建起了工业化生产线,年产能可达5500万升。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用科技创新的强大策源,来引领上海各园高端产业发展,张江,正在破题。



在今天召开的市政府发布会上,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表示,围绕“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建立园区之间产业转移承接机制,目前正在推动张江与金山、奉贤等园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联动。


各园协作,如今22园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占比超60%,十三五,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增量,98%都在张江示范园;过去5年,两大产业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和20%,成为创新驱动转结构的重要标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