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视频 | 重启三星堆③丨把发掘舱搬进考古现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铮 邢维 王健慧 朱晓荣

2021-03-20 11:17

重新启动考古发掘的三星堆遗址,现场与以往考古现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发掘的新的六个祭祀坑上搭建了永久性大棚,每个坑的附近都设有祭祀坑考古发掘仓。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开玩笑都把它叫做“方舱”。

“我们原来的那种田野考古的话,它可能现场没有这么好的实验条件,相当于我们整个把我们的实验室往前推移,就推到了我们的发掘现场。”现场考古发掘人员表示。



从现场配置先进的保护大棚,应急保护平台、恒温恒湿的考古发掘工作舱,无不将文物保护的理念贯穿其中,将“实验室田野化”。

“这次考古可以讲没有一个不是科技前沿。”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徐坚表示:“这次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可能代表了中国田野考古的一个高峰。”

现场参与发掘人员必须每天穿着防护服进出,避免把自己身上的样本带进去,对考古现场、乃至历史受到污染。

“现场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一把土被随意扔掉。”徐坚表示:“坑里出来的每一把土都装袋,送到实验室,可以说叫做没有一把被浪费的。”

发掘人员将装入袋中的土及时送入发掘工作舱进行检测。“针对我们出土的器物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检测,主要包含还有它的基本的一些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在医院一样先去做一个体检”考古人员表示。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另一个凸出项目就是多学科打配合战,集体攻关。“我们通过跟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团队的合作,已经成功提取了在4号坑里面发现了有丝绸的残留,还有在一些青铜器的器表上有纺织品的痕迹。”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表示。

“我们通过卫生研究,特别小的像大拇指的指指甲盖这么大的一些玉器上,我们通过分析它的一些刻画,纹饰也特别精美,而且这种刻画制作的这种痕迹或者称之为‘刀功’都是非常清晰的,那个是要放大100倍以上,我们可以看得见。”上海大学博物馆李明斌表示:“如果没有特别的精心的发掘方案,可能这个信息都会被忽略掉。”



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的师生同样进行着关于三星堆样本的检测分析。

“上周在三星堆考古现场主要是土样的检测,包括土样的酸碱度、含水率等。”一位正在做检测的研究生表示:“这两个数值要求及时检测,含水率要求在八小时以内进行检测,带到这边的话数值会有一定误差。”

“我们这次发掘工作不仅仅只是考古发掘,还涉及到多学科研究,涉及到文物保护,所以说肯定是有很多个团队共同参与其中的。根据我们现在的统计,总共是包括我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总共有至少34家单位在参与这个工作。”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考古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表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铮 邢维 王健慧 朱晓荣)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