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投资1100亿复建大明宫 被指打文化牌的一场闹剧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峥

2019-11-13 23:37:57

11月10日,在西安大唐西市所谓约百余人的知名人士,优秀企业家代表及媒体见证下,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中商景天(西安)实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的启动仪式。签约的内容为大明宫模拟复建工程,开工拟于2023年5月启动,工程规划以3.23 平方公里的营建规模和建筑比例尺(1:1)面貌呈现于世。唐长安城缩建工程的开工拟于2021年5月启动。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总投资接近1100亿元,项目落户离西安市有近130公里的陕西大荔县。有企业要复建唐代标志性宫殿群大明宫?此事一出,就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历史上的大明宫曾经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建于唐太宗时期,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但在唐末战乱时,地面建筑和附属设施全部摧毁,只剩地下残存的地基和建筑材料等遗迹。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原址上,多方考证查询古迹,复建大明宫部分宫殿,并设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文保机构。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本次事件的主要实施单位,大明宫复建工程的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网站中华盛世网查询到,复建项目早在于2016年5月启动,其中,2017年5月——2019年4月,是工程设计,购地,整地阶段。但当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的启动仪式这个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大荔县政府就已经发文澄清此事。


大荔县政府网上声明


“作为大荔县招商引资主管部门,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情,而且我们大荔县招商局也一直未有任何关于大明宫模拟复建工程项目土地批复和项目落地计划,目前县政府网站上发布了声明”大荔县招商局一位关姓工作人员说。


在大荔县政府官网,声明书的原文写道,陕西盛唐时代“大明宫复建工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大荔县委、县政府既没有收到相关方面的邀请,也未委派任何单位及个人参加,对此事毫不知情,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中商景天(西安)实业有限公司启动的“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从未在大荔县发改、土地等部门申报、备案。关于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的任何募集资金及招募行为,均与大荔县无关。


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地已经空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前往作为大明宫复建工程的主要实施单位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地西安高新区摩尔中心B座25楼了解相关情况,但前台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大约有十人员工,租用该层一套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办公,但是已于几天前搬走了。随后,记者拨打该单位在工商局留的电话,也无法联系到该企业负责人。记者通过金融风险监测软件查询到,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1日,法定代表人为郑某,注册资本20亿元,工商档案显示,该公司于2019年6月27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且该公司在2016年9月曾被西安雁塔税务局处罚。而持有该公司股份的大股东冯某,刘某,季某等同时持有别的公司股份,显示均存在经营信用风险。


盛世中华网站截图


“从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上讲,大明宫是一个地名,不管以大明宫命名的建筑和工程用于商用还是公益项目,应该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不能和原有的大明宫造成混淆。另外,如果目前西安大明宫里面的建筑物(包括图片设计图等)具有独创性就能称为作品,其它规划或者在建项目就不能复制或者使用这样的作品,否则,构成侵权。涉嫌虚假宣传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龙井榕说。


规避著作权的法律风险,利用古代遗迹或历史文化唱“经济戏”的远不止这件事。2015年5月10日,仿建圆明园而备受关注的圆明园新园春苑(一期)开门迎客引发争议。横店圆明新园是以营利为目的,按照1∶1的比例原样仿建北京圆明园95%的建筑群,无疑是一种对圆明园建筑群的复制行为,但由于圆明园建筑群存世已超过百年,早已超过了著作权法的保护期限,因此就复制权而言,圆明新园并不构成侵权。而如今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也是在原址上复建的。记者通过专业金融软件查询得知,目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管理方和运营方是西安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8亿,而西安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是西安大明宫置业有限公司,西安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西安曲江马拉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六个企业的工商股东或合伙人。“大明宫遗址搭台,各类经济唱戏”其实早已经展开。


“不反对在法律的框架下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但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一些企业随意发布虚假消息,利用文化唱假经济戏,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对企业违法的成本处罚”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峥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