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

视频 | “内外夹击”之下 今冬疫情怎么防?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孙悦 朱声波

2020-11-13 20:22

秋冬以来是否会暴发第二波新冠疫情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内也再次出现了零星的疫情。究竟怎么防?全球疫情又会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


《中国长三角》邀请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以及上海新冠肺炎防控临床救治市级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沈银忠,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中国会出现第二波疫情吗?


11月9日,上海通报1例本地确诊病例,该病例在浦东机场从事搬运工作,其所居住的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一天后,上海疾控部门发布营前村新冠肺炎病例相关排查情况,已筛查8717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1月10日,安徽阜阳颍上县确诊1例新冠肺炎病例。


而全球范围,尤其欧美,面对的则是更大范围的第二波疫情爆发。截止11月11日,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超过1千多万,死亡病例接近24万。流行病学家认为,病例激增的状况还可能持续数周。


在欧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82万多,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万人,意大利也不乐观,累计新增病例超过3万五千例。目前,欧洲多国相继发布封城令。法国卫生官员表示,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不排除关闭高中、关闭公共服务机构等措施。



吴凡和沈银忠都认为,国内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吴凡看来,在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国内出现零星偶发病例或将成为“新常态”,对此应有“平常心”。我国目前的防控能力、防控网络,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能够最快速度发现、处置、控制住疫情。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想要对疫情就行流调溯源其实并不容易。对于城市防控来说,处置比调查更重要。第一时间先“灭火”、先消毒,这就意味着有些证据也随之消失。不过,斩断下游也就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正是我们避免将火星燃成大火的重要成功经验。


"貂传人"还是“人传貂”?


在这一波疫情中,出现的貂传人颇为引人注目。由于丹麦出现多起养殖貂将变异新冠病毒传给人的病例,当地正在根据政府扑杀令抓紧扑杀养殖貂,数量可能达到1700万只。除丹麦之外,美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也在貂养殖厂发现新冠病毒,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须在全球范围内审视貂养殖厂的生物安全。


沈银忠指出,“貂传人”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个案例的出现,就是提醒我们要关注到新冠病毒动过动物传人这个现象的存在,要注意养殖生物的安全,同时还要积累更多的证据来研究相关的传播路径。 



除了“貂传人”,另一种可能是“人传貂”。吴凡特别指出,在以往对流感病毒传播的研究中发现,人将流感病毒传给家禽、家畜并不少见。因此新冠病毒是否存在“人传貂”或者人传其他动物的现象必须密切关注,其结果或许将对下一步的防控措施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山东青岛、天津出现的病例,均与冷冻货物有关。面对冷链运输成为新冠病毒输入的风险,本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工作方案,要求所有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 


吴凡认为,冷链防疫还需多部门分工、全流程追溯。应将养殖、食品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链条或者系统,才能够在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快速回溯,找到源头进行处置。


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作为控制传染防最有力的手段,疫苗仍然是关注焦点。


目前我国已有13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个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截止到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而全球范围,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本周宣布,它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显现有效性超过90%。 



近期,沈银忠参加了世卫组织的相关会议。据他介绍,目前,全球共有47款疫苗进入了临床研究,其中有10款疫苗进入3期临床研究。尽管辉瑞疫苗有效率最终结果还有待验证,但根据中期的初步数据,该疫苗可能已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我国4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前景乐观。


病毒变异是否影响疫苗有效性?吴凡认为,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制永远是一个博弈的关系。即使变异,原有疫苗对新病毒不具备100%的保护效果,但仍将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减轻感染新病毒后的症状。


上海为“戴口罩”立法是小题大做吗?


根据本月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进入火车站、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均需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为何要将佩戴口罩从个人行为习惯上升到立法层面?吴凡表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是中国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麻痹大意。而对普通公众而言,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做好自我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就是必须牢记的“三件套”。特别是,新冠肺炎发病前2—4天,病毒已经具有传播能力,所以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佩戴口罩的行为具备科学依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孙悦 朱声波)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