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视频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年间:制度创新“交答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丹青

2020-10-31 09:00:56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自2019年11月1日揭牌以来,一体化示范区紧扣区域发展"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核心,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改革实践,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同时,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推进建设60个亮点项目。一年间,两省一市、两区一县三级八方凝心聚力,交答卷、谋开局,示范区的建设扬帆起航。  



示范区的初心使命、核心内涵就是一体化制度创新,着力在"一"上下功夫,在"同"上做文章。


区域发展,规划引领。一年来,示范区探索建立了从空间到专项的完整规划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覆盖了2413平方公里、国内第一份跨省域共同编制的的国土空间规划。筑牢生态底色,创新经济亮色,真正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规建组组长刘峰表示,这张蓝图是“求大同,存小异”,对于一体化的生态绿色和空间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对每个片区自身的发展,也体现了它的包容性。



而在这张蓝图上,两区一县交界的原点30多平方公里范围又划了一个圈,打造江南水乡客厅重要功能区,充分实践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目前,已有来自全球10家国际顶尖机构参与水乡客厅的设计征集,将在明年一季度形成总体方案。项目牵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教师说,水乡客厅将是世界级水乡人居环境的典范,它不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方法以及一些理念都是创新。



绿色是示范区的底色。湖荡密布、河网交错、阡陌纵横,示范区的生态治理本一衣带水,密不可分。为了准确掌握太浦河的水质情况,青浦、嘉善、吴江三地的水务部门,每个月都会到各个监测点上采样和分析;三地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也实现了跨界执法互认,并已持续开展现场联合执法。用"一套标准"管全域,"一张网络"监测预警,"一把尺"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的建立,令示范区跨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除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创新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示范区也探索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出台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等制度,最大限度破除限制人才流动的门槛;出台"金融16条",探索开展金融同城化服务;率先实现医保一卡通2.0版,覆盖三地参保人员231万;开通跨省公交线路17条,日均服务出行近万人次。“我们要努力去闯出一条新路,来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交出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制度创新。”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一体化制度创新改革攻坚,重点项目快马加鞭。示范区自揭牌起便进入了"密集施工期",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类,一年来,60个重点项目落地推进。其中,产业创新类项目就有28项。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已经在9月底全面开工;落户在吴江汾湖高新区的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公司,是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大规模量产的生产基地。目前,厂区一期建设已经竣工,明年4月开始量产。预计三年内实现达产,每年生产78万片晶圆片,助推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上"弯道超车"。 英诺赛科运营副总经理王培仁感慨道,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的重镇。英诺赛科身处在长三角示范区,将有利于产业链迅速聚合,大家一起把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推进一步。



一年来,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带来了区域发展的高品质。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两区一县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新增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2.6%;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1.8%,成为发展的新热土。



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表示,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动能。示范区将继续聚焦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谋划做好示范区在十四五期间的开局工作。要着眼于问题导向,推进"8+1"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尽快形成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创新等领域,制定好示范区三年重点项目清单,并加快推进实施。要着眼于发展和治理的模式创新,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各方的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和业界共治,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走出新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编辑:静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