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4″

视频 | 为了留住350余年的墨香,61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朱齐越 师玉诚 龚锡宁 孙翱

2020-01-16 18:56

今年的政协咨询会现场,有61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一份提案,他们共同牵挂的是一块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墨。原来,去年,国家级非遗品牌曹素功厂房所在区域,被纳入了当地的旧改征收范围,这使得老字号的未来发展面临不确定性。曹素功未来要如何生存,如何保护,牵动着政协委员们的心。


“咨询一下,我们的提案,对保护曹素功这个非遗文化品牌,你们现在到底是什么措施?”



下午三点,市政协委员陈海波、江梅、张国恩带着一份名为《挽救老字号文化品牌"曹素功"》的联名提案,直奔政协咨询活动现场。事情还要从去年九月说起,陈海波和多位政协委员了解到,位于静安区南山路的上海墨厂生产基地所在区域,被纳入旧改征收计划,影响到了地块上两项国家级"非遗"老字号曹素功、周虎臣的生产经营,于是他们开始了奔走呼吁。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海波说:“它也面临着一个阶段的停产,一个阶段的技艺工人的流失,还是希望政府要重视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去保护它。”


市政协常委、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师张国恩表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好的建议就是能够给他们最大的扶持,在政策上、在经济上、在选地上。”



眼下,曹素功厂房已被拆迁工地包围。厂内几位传承人仍在埋头赶工,为过渡期保供应做准备。走道里已经堆起了一箱箱成品。墨胚蒸胶、敲打搓汰、压模定型,传承百年的手工技艺仍在延续着。


曹素功品牌创建于350多年前,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如今的上海墨厂还藏有上万件保存了350多年的墨模。


“曹素功现有的墨模,数量之多、跨年之久、品种之全、技术之精,均堪称全国之最,像这块就是乾隆年间的印版,这些都是梅兰芳当时来定制的。”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墨厂厂长非遗传承人徐明告诉记者。


三十多岁的夏飞行已有11年,是厂里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他和几位传承人坦言,如果墨厂将来搬往郊区,他们可能会考虑重新择业。



“不知道方便不方便,涉及到多种因素,以后搬得远了有可能会做其他工作,这我实话实说。”夏飞说。


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墨厂制墨工、非遗传承人童依军也表示:“如果新厂造好了,让你住在那里,我们这个岁数上有老下有小,也很为难。”


而这恰恰是厂方最担心的事。毕竟,非遗传承人们的手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我们培养一个非遗传承人是要历经很多年的,传统文化不是靠现代工业能替代的,对于曹素功来说是活的‘非遗’。”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墨厂厂长、非遗传承人徐明表示。



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城市更新的需求究竟该如何平衡?有委员建议,不如趁此契机,重新规划"曹素功"老字号的未来发展。


市政协常委、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表示:“生产基地作为产业需要,可以搬迁到更符合环评的地方,但作为文化记忆、品牌记忆,它必须留在有传统技艺的地方。”


市政协委员、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磊表示:“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曹素功文旅商融合的传承基地,如果能够把旅游、非遗传承、生产、推广、书法和它的根源这些结合起来,其实是一个特别有亮点的一个项目。”



对此,在下午的政协咨询会上,文旅局负责人给出了积极回应。“动迁过程中,要对厂房、库房包括工具、道具进行估价评估,另一方面笔墨公司也在上海找一个合适的新的厂房,这些工作都在做。”


上海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葛永铭表示:“确保把这两项文化遗产在这个过程中,妥善保存保存好。我们也希望尽早在新的厂址,我们曹素功、周虎臣这两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重获新生,获得更好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非遗技艺的生产场所,与城市更新之间会出现矛盾,保留保护非遗和推进城市发展之间,到底该如何平衡,是一道不容易解答的难题。政协委员们对于这块墨的牵挂,让人感动,我们也期待好消息,让这块350年的墨,未来能继续在上海绽放墨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朱齐越 师玉诚 龚锡宁 孙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