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视频 | “我会不会死?”这个问题每天要回答两百多次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楚华 訾力超 李维潇 吕心泉

2020-04-26 02:34

空无一人的武汉街道,公交车在疾驰。这是从火车站接上海援鄂医生去往驻地的车辆。司机大声提醒:“车上都是灰,你们别碰到,小心有病毒。”


方舱医院接诊首日,一队队带着脸盆、热水袋前来预检的患者,脸上写满希望、不安。


离汉前夕,已经康复回家的警察大叔,步行几站路送来一袋周黑鸭,让医生们一定要尝尝。


……


57天,每个片段都那么真实,那么近,不停闪现。


坐在隔离酒店的书桌前,杨敏婕想利用这段时间梳理记忆,把工作汇报写好。同事一向都评价她“冷静”、“稳得住”,但是当这些回忆袭来,眼泪还是不停留下。她不得不停下来,冷静一会儿,再继续梳理。


未知


2月4日,杨敏婕随华山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晚上八点,武汉的街道空荡荡的,只有接医生的几辆车排着队在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真正身处疫区了”。


空荡的武汉街道

 

公交车上,杨敏婕和队员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接到动员通知、报名、集合、出发,一气呵成。但是直到抵达武汉,大家都并不知道会接到什么任务。杨敏婕看着车窗外住宅楼里星星点点的灯光,有点迷茫。

 

第二天清晨,团队接到入驻武昌方舱医院的任务。修建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是武汉为抗击疫情做出的重要决定。就在杨敏婕所在救援队抵达武汉的前一天晚上,武昌方舱医院开始紧急建造,由洪山体育馆改建而成。

 

作为华山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杨敏婕受过战地救助的训练。抵达方舱之后,她和队友们立刻投入“战时节奏”。

 

晚上6点,杨敏婕的队员穿上防护服,准备预检、接收确诊患者。当晚11点左右,救护车载来了第一批患者。患者提着大包小包从车上下来,有些还拿着脸盆、热水袋。从他们的脸上,杨敏婕看到的是疲惫和无助。


方舱医院前的救护车


在预检台,一位年轻的男患者后退了几步,拒绝他们靠近。“他说‘医生你不要过来,我怕我会传染给你们’,然后对着我们鞠躬说‘你们辛苦了’。当时感觉真的很心酸。”就是这句话,让杨敏婕原本的紧张、忐忑消失了。

 

入住方舱医院的是血氧饱和度在93%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那么意味着患者已经不是轻症,就不能进入方舱。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预检这道程序。“他们在得病之后无法顺利就医,又经历了封城,有的还眼睁睁看着家人倒下,已经是全线崩溃的心理状态。所以,他们对方舱医院寄予很大的希望。如果不能入院,他们需要再次回到原来的隔离收治点,这是非常大的打击。”

 

那天晚上,杨敏婕失眠了,无力感席卷了她。“这么多的患者,我们究竟做什么才能给他们更多帮助?”

 

这样的思考马上转化为讨论和行动。在展开论证之后,武昌方舱医院紧急修改了入院标准,让患者先入院,给予他们简单的治疗,再转院到定点医院。


患难与共


开始,一切都格外艰难。


第一天,舱内各项设备仍待完善。为避免交叉感染,体育馆内关闭了中央空调。有些插口没有通电,部分患者的电热毯不能使用。后勤人员没有到位,没有人打扫卫生,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患者从抱怨到愤怒,情绪开始传染。


医生们还面临感染的风险。方舱医院被临时划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每个区域有门隔开。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每个区域之间没人把守,有的患者一不留神就走到医护人员办公的清洁区。


杨敏婕是C舱医疗组的组长,她带领27人的团队,负责249张床位的救治工作。新冠肺炎病情复杂,很多轻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会在数小时内骤降,病情急转直下。杨敏婕和团队必须在众多患者中筛查出高危患者,并迅速反应,将其转院。


“我会不会死?”这是杨敏婕每天听到的最多的问题。每一趟查房,这样的问题要回答两百多遍, 疲惫在所难免,但是医生们对每一个问题都耐心回答。


“对我们来说,是把同一个问题回答了两百多遍。对他们每个个体而言,这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你的每一句鼓励,对他们都是一线希望。”


工作中的杨敏婕


偶尔治愈,总是安慰。医护人员开始在舱内播放音乐来减轻患者的焦虑。慢慢地,有患者自发组织跳起了广场舞。又因为有些患者跳完广场舞容易气喘,医生护士们就改为带着患者做舒缓的康复操。

 

医生们做的事情还不仅限于在方舱内。有一位女患者,在入舱之后就一直在哭,因为她担心独自留在隔离酒店的10岁女儿。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两天后,女儿也确诊了。经过沟通,小女孩入驻武昌方舱医院,床位就在妈妈边上。“虽然得病了,但是能够和女儿团聚,对她而言也是一种幸福。”


小患者的画


回家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武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124人,累计出院833人,累计转院291人,实现了病人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休舱前最后一次夜查房,杨敏婕看到的,是方舱里一排排空荡荡的床位。


34天前,这一张张空床位,负载着“应收尽收”的期望;34天后,这些空床位兑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承诺。


34天,方舱医院走完一个轮回。


患者出舱



武昌方舱医院休舱之后,杨敏婕转战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3月31日,杨敏婕完成任务,和248名“战友”一起返沪。

 

杨敏婕与丈夫拥抱


结束隔离期,见到丈夫的那一刻,杨敏婕泣不成声,“到他怀里了,才感觉真的回家了”。所有绷着的情绪,在这一刻都柔软起来。


杨敏婕给小儿子补过生日


回到家里,小儿子冲上来抱着她紧紧不肯松手。丈夫准备了蛋糕,让她给小儿子补过一次生日。吹完蜡烛,小儿子说自己改编了一句歌词:“妈妈,我想就这样抱着你不放开。”


在武汉的日子里,“稳得住”的杨敏婕哭得最惨的一次,是看到小儿子录的视频。孩子在视频里说:“当我和哥哥想你的时候,我们就去你的房间里,把你的雪花膏拿出来闻一闻,那是妈妈的味道。”


“我希望在这段时间给他们做一个好榜样。他们是男孩子,我就想告诉他们,他们以后长大了,要做这样一个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男子汉。”


杨敏婕和大儿子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楚华 訾力超 李维潇 吕心泉 编辑:佩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