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云梯万步天路远 梵净山何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

时讯

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汪军

2018-07-07 15:47:54

“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唱出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天生丽质。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炎炎夏季,走进山麓深处,云雾缭绕间一切都浑然天成,满眼翠绿令人陶醉。日前,从海外传来好消息,梵净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新成员。美丽而神秘的梵净山,正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古老山峰生机盎然


古陆漂移碰撞,火山岩浆迸发,积蓄数亿年的能量,梵净山横空出世、傲然挺立。其山体垂直高差超过2000米,连绵的山势、险峻的沟谷,构成了重峦叠嶂的壮阔景象。


从山脚乘坐缆车而上,一路上常常会目睹“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奇特。到了山顶,可以看到页岩堆积的“万卷书”、惟妙惟肖的“蘑菇石”、巍峨庞大的“月镜山”等景观。而想要站上新金顶俯瞰全貌,还需依靠铁链攀爬金刀峡。


除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这里还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享有“植物王国”“生物资源基因库”的美称。


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调查,梵净山繁衍着野生植物和动物7154多种,其中植物4394种、动物2760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近危以上级别植物49种、动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7种、动物38种,是亚热带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栖息地。


“早在2013年就提出申遗目标,如今经过5年多努力,终于如愿以偿。”铜仁市申遗办负责人表示。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为,梵净山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珍贵的栖息地,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特有动植物分化发育的重要场所,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的唯一栖息地,水青冈林在亚洲重要的保护地,理应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新成员。


在此前,世界遗产专家们也多次实地考察过梵净山。美国生态学博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资深评估专家吉姆·桑赛尔发出感慨:“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人类“瑰宝”受到珍视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力量,使梵净山集聚了万般宠爱。这一切的美妙,却不是谁都能有缘识得和有心欣赏。


“实至名归、众心所向。”得知申遗成功的消息,49岁的广东摄影师何雄周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十二年间,他为这座山拍下了10万多张照片。


2006年,何雄周第一次结识梵净山。“当时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从贵阳租车过来,花了两天时间。”他回忆说,到了山脚,他们又雇了轿夫,俗称“抬滑竿”,把四五十斤重的器材抬上山。


“太震撼啦!充满了灵气!”何雄周说,在山顶,他第一次就见到了“瀑布云”和“佛光”景象。正因痴迷,后来他卖掉了广东的房子,钻进深山潜心拍摄。梵净山西麓有一株1300多年的紫薇树,当地村民奉为“神树”,为了拍摄祭拜场景,他连着三年春节守候这一幕。


多年的积累,让何雄周萌生了出版画册的愿望,让更多人目睹梵净山的神奇。当翻看旧照,对比同一地点的变迁时,他惊喜地发现梵净山和过去“简直一模一样”,这也反映了当地保护梵净山的努力。


早在1956年,梵净山就被国家划定为天然森林禁伐区。1978年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并组建了专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梵净山成为首批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1987年,梵净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


地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梵净山方圆约567平方公里。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涉及周边7个乡镇22个行政村,现共有居民5692户,21905人。


如何既让村民告别“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境,又不破坏山峰的本来“妆容”,梵净山的保护始终不容懈怠。


未来保护仍在路上


走进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错落有致的鼓楼与青山绿水相融。来看山的游客,几乎都要进寨子,吃一餐农家饭,买一点山货,跳一场侗族篝火。


50多岁的夏德良曾是一名轿夫,经常守候在通往梵净山的步道边等待雇主。“过去,寨子里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在山上抬滑竿。”夏德良说。


2011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当地打造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尝到生态保护的甜头,村民们也自发立起了“组规民约”,约束村民滥砍滥伐、污染环境的行为,自觉保护着家门口的“金山银山”。


数据显示,2017年,梵净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14亿元。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总面积约65万亩的保护区目前仅开放了4万多亩,不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环境影响,聘请大量清洁人员,垃圾每天外运,此外还加大了林业行政执法力度,推进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使得梵净山成为旅游标志性产品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球濒危的“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生存环境得以改善,近年来数量还有所增加。


贵州省申遗工作团团长宋晓路认为,成功申遗是国际社会对梵净山自然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工作的认可,是我国着力构建生态多样性保护网络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


据了解,这是中国第53项世界遗产、第13项世界自然遗产,也是贵州第一个独立申报的遗产项目。至此,贵州拥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居中国首位。


“我们将以梵净山成功申遗为新起点,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自然遗产地保护的法制、资金、人才和体制机制建设,持续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人类珍贵的世界遗产,为维护全球自然资源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表示。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