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视频 | 数据“架桥人” 这些应用场景原来是这么来的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王毅 李荣 车秉健

2021-04-11 17:15

在《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中提出,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产力,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在推动公共数据开放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连接着数据的供需各方,助力打通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堵点”,被称为数据“架桥人”。那么,他们是如何牵线搭桥,让公共数据“活”起来的呢?



带着一堆资料、辗转于全市各个部门登门拜访,是这几个月来,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的工作常态。他所在的部门,承担着全市公共数据开放的牵头、协调工作。一头联系着作为数据供给方的政府等公共部门;另一头,则联络着企业等数据需求方。


“单纯从数据的供给侧来说,它可能面对的就是一串‘0101’的字符串;而对于应用场景来说,它可能表现为业务上比较直观呈现的东西。如何让技术语言和业务语言有效握手、有效连接,这是非常关键的”,山栋明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那么这些公共数据的开放,是如何变成落地应用的呢?


以大数据普惠金融为例,基于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约10个部门开放的公共数据,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开发出面向政府采购供应企业的信贷产品“政采贷”,在企业授权同意后,银行根据政府采购目录、企业经营等公共信息,为企业提供纯信用的线上贷款。这样一来,一些轻资产的企业,无需资产抵押,就能贷出款来。


“它的办理过程速度快,另外一个,它不需要资产做抵押,这就解决了目前民营企业经营当中的,最大的一个困难”,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弟说。


而对于银行来说,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数据,可以全方位为小微企业“画像”,大大降低了放贷的风险。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杨洁介绍,“现在通过客户线上授权以后,其实我拿到的数据是第三方的,对银行来讲,就是比较客观,也比较全面了解这个企业的情况”。


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推广一年多来,吸引了18家银行参与,已成为全市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项目之一。如今,2.0版本也在加速推进,不仅公共数据开放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还吸引了保险公司、金融市场机构等加入。


在调研中,不少金融机构提出,普惠金融的推进,需要农户种植信息等农业公共数据作为支撑。随后,在与上海市农委的对接会上,山栋明他们把前期整理的上百项农业数据开放需求,带到了现场。不过,由于农业数据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推动数据开放的难度不小。


“对于某一个主体来说,它的样本数不够充分,或者说,它没有特殊的核心指标,来进行判断这家企业是好还是不好”,会上,上海市农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叶有灿表达了他的担忧。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看,公共数据的开放和使用,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哪些数据可以开放,开放的程度又该如何等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真正有商业价值的、有经济潜力的数据,往往是一些细颗粒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因为往往有个人的隐私、企业的机密,甚至与政府、国家安全高度相关,这种开放会遇到一些瓶颈问题”,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目前,上海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会首先排摸数据家底,编制数据开放清单,经过脱敏、脱密和审核后,企业能够在开放平台上查询检索数据,并提出公共数据开放请求,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获取部分数据;对于时效性强、规模大、跨部门等的公共数据需求,由市经信委牵头,帮助企业梳理和优化应用场景,并组织多部门共同对接服务,精准开放所需数据。



对于公共数据的开放过程,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的干部薛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鼓励公共部门把更多的数据放上架,然后再鼓励社会上的各类企业,到平台上检索,看看菜单上有什么内容,再回去琢磨琢磨,能做出什么样的菜,再把后台的厨子和点菜的顾客,撮合到一起,让他们去聊一聊,聊出一些火花来”。



每一轮公共数据的开放,都离不开数据“架桥人”,在供需各方间反反复复的沟通和协调。


面对近百个公共数据供给部门,以及金融、交通等各行各业,越来越迫切和庞大的数据需求,加快数据立法,探索市场主体参与的数据第三方开发、利用机制,也已提上日程。


“公共数据会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发展新的业态模式、开发新技术,起到赋能助力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数据综合立法、数据跨境流通试点等方面工作,进一步保障公共数据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王毅 李荣 车秉健)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