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视频 | 生育率走低,产科如何应对?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吴佳亮

2024-04-24 19:38

前段时间,知名妇产科医生段涛发表的《低生育率背景下产科面临的挑战》一文,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这一常见科室命运转折的关注。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生人口902万,相比2022年的956万,减少了54万,连续7年下降。而和2016年放开二胎后的生育高峰相比,全国产科分娩量少了八百多万。伴随出生率下降,国内一些地区医院的产科陆续传出被关停或合并的消息。那么,目前上海的产科情况如何呢?记者前往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市红房子医院采访发现,一季度,申城医院“龙宝宝”分娩量出现明显回升。这是短期波动,还是生育寒冬已过?“生死”关口,产科准备如何破题?


“吸气屏住,往下拉,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好的!”


“脐带绕颈一圈,11点34分,恭喜恭喜!”


“再来再来再来,棒的!”


“赶紧喝口水,吃点东西好吗?”


“脸看一看,看到了哇?”



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分娩室里,助产士顾倩在四小时里,连续接生了两个宝宝。而在宝宝出生后,顾倩依旧需要继续关注妈妈的状况,为她按摩子宫、娩出胎盘、缝合伤口等等。新爸爸在一旁很是激动,连连称赞“专业”。


中国人对龙年生肖的喜爱,在今年确实带动了一波生育潮。有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产科分娩量出现增长,建卡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30%。市一妇婴产房护士长单珊珊告诉记者,龙年宝宝的出生量的确不少,采访的这一天估计有二十个宝宝会在产科出生。



但在专家看来,这只能被看作是阶段性回暖。从长期来看,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养育成本高等原因,全球出生人口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而这也使得部分地区的产科服务,出现了“过剩”现象。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有个别地方甚至有产科出现了关停。


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指出,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以前的人不一样,结婚的时间往后推了,生育的欲望也下降了,所以这两个因素叠加,造成如今产科的需求端人数出现了下降,这就导致产科服务出现了“过剩”的迹象。



市一妇婴副院长、上海市产科临床控制中心主任应豪也忧心忡忡。产科关起来容易,再开起来就很困难,因为它是一个综合团队,不是增加几名医生就可以运转的。“看到外地有些医院关掉,其实蛮心痛的。”应院长说。


而上海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女性的平均初育年龄已经超过31岁,而理论上的最佳生育年龄应该在24至29岁。越来越多的晚孕,其实对产科医护们来说,工作要求反而会更高。医生的细心及专业水平,会降低晚孕“妈妈们”对生育的紧张感。一位高领产妇告诉记者,孩子是同卵双胞胎,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在医生精心照顾下,宝宝出生很顺利,两个都是在5斤多。



高龄或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都属于风险人群。上海市红房子医院最新统计显示:35岁以上高龄孕妇在建卡数量中占到28%-30%,专家门诊中超过40岁的高龄孕妇比例达到40%。而今年以来,红房子医院的建卡产妇中,属于风险人群的高达92%,创历史新高。要确保这些高龄产妇能够安度孕期、顺利生产,对产科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顾蔚蓉告诉记者,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整个孕期医生会对她加强包括血压、体重、尿蛋白等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生血压增高,对母体脏器造成什么影响,对胎儿有没有造成影响,医生们都会规范评估。



除了提升专业性之外,做强孕期和产后服务,同时提升产妇的医疗舒适度,也是目前申城产科正在发力的方向。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目前根据国家要求,对于各医院产科的相关考核,还是以手术难度或微创手术率来衡量,但这与产科的实际情况是相悖的。产科做得好不好,其实应该看的是产妇的产前管理是否到位,顺产率高、手术率低才是真的好。


“如果是她顺产,说明她前期工作做得好,她顺产顺得很快,但反而在国考指标上变低了。如果复杂的剖腹产,它才能CMI指数高一点,这是有一个悖论。”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解释道。



业内人士也呼吁,这些相关政策和考核标准,是否能够合理优化,这样才能鼓励产科医护们,不断提升专业性并做好延伸服务,实现产科高质量发展。“希望像产科这样的学科能做一些倾斜,比如各种人才计划等等。第二个在考核体系方面,比如有些指标显而易见上是不适合产科的,比如像微创手术达标率等等,因为产科没法做微创手术,我相信国家肯定也会做一些考量。”市一妇婴副院长、上海市产科临床控制中心主任应豪说。

编辑: 李吟涛
责编: 李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