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加速跑” 走进生活还有多远?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梅 翟静 游玮
2024-08-23 14:03:04
炙手可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提速发展。正在北京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7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手干活能力。有的能与观众对诗,有的能踢球赛,还有的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刚展示完自己快速学习的毛笔字,又秀起了刚刚学会的咏春拳,让不少参观者大呼“没想到”“好神奇”。
统计显示,本次大会上,今年“能动”的人形机器人数量比去年增长了3倍左右。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中指出,十年前的人形机器人还只是简单的肢体控制,发展到如今,已拥有了聪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和灵活的“肢体”。成绩的背后,是各地上下游产业链的加速形成,部分地区甚至还形成了从研发到落地的闭环。预计随着这一赛道的提速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进入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很可能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个深度影响人类生活的颠覆性产品。
尽管未来前景可期,但人形机器人想要更加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真正成为人类的好帮手,还需要满足多个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过好几道关。
第一关,是要具备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从设计原理上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工作能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基于模型的运动控制,需要设计一些程序让机器人完成识别、抓取、放置等动作。另一种则是通过模仿学习进行训练,让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完成演示任务,通过这一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反喂回去进行训练,从而提升机器人理解与操作能力。无论哪一种,都对技术的升级迭代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关,是提升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能力,也就是说,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准确理解人类发出的指令,并准确执行。比如,在教育、文旅、商业等领域,对于从业人形机器人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要随时随地能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并能在具体情况下,就特定内容进行实时交流。这就对大模型的调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语音交互过程中,人形机器人先要接收人的语音指令,将其转化成文本指令,然后再调用大模型中的文本指令,来实现语音输出,从而实现与人对话。这一交互中伴随的表情和动作,也是相同的实现路径。
当然,人形机器人要想正式上岗,还必须通过一系列考试,这就是第三道关。考试内容多种多样,需要满足核心零件、运动控制、适应性与可靠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简而言之,就像人的身体具有多个关节、手指一样,人形机器人的身体也拥有这些部分。只有这些部分都达标,人形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投入工作。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许春山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些比较危险或重复性高的工作场景,比如煤矿、水下作业等等;第二个阶段,是需要与人类进行协同操作的场景,比如家庭生活中的做饭、打扫卫生、工厂里的协同生产等等;第三个阶段,是需要投入情感成分的场景,比如陪护类、交互类的一些工作。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升级、商业逻辑、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的挑战。还有很多人比较关注伦理问题和安全问题。比如说,当人和机器人出现了冲突的时候,谁是“第一性”?遇到危险的时候,如何优先保障人的安全?这些问题需要产品研发者从设计之初就想清楚。因此,虽然说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想要深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可能非常艰辛,不会一蹴而就。
编辑: | 翟静 游玮 |
责编: | 金梅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