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援青10年①:坚持精准脱贫 特色产业助力牧民增收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张凯
2020-07-18 12:24:41
南大街,是玛多县城里最热闹的一条街道。
三个月前,19岁的旦增达杰一家,在这里租下了一间53平方米的房子经营超市。尽管开张不久,每个月,超市的营业额已经能达到2万多元。
“开这个店之前,我们家里的收入不太好,学费一直都是要贷款。如果这个超市回本了,那就是赚钱,赚钱了,生活肯定有所改善”,旦增达杰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旦增达杰家超市所在的大楼,正是上海援建的资产收益项目之一。
2018年,在上海援青资金的帮扶下,当地政府把原本的企业大楼,改建成了商铺后出租,再将租金分红给贫困户。这样一来,旦增达杰一家不仅能在这里开超市赚钱,每年,还能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
“去年的8月份到现在,产生的效益是34.24万元,这当中还是免去了疫情期间受影响的1到3月份的租金,人均分红312.76元,而且每年还有增长的空间”,玛多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田才秀介绍。
位于“三江源”核心保护区域内的玛多县,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当地环保且可发展的项目不多,为了提高牧民们的收入,援青团队和当地政府都动足了脑筋。
牦牛和藏羊,是果洛地区主要的畜牧品种。在上海援青团队的帮扶下,当地尝试通过牧民牛羊入股、草场整合和分群放牧等方式,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2015年,确日杰把家里的10头奶牛和草场,入股了措柔村拉泽合作社,几年下来,他不仅收到了上万元的分红,还通过在合作社的工作,每月领取工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我去年从合作社拿到了1万2千元分红,这几年分红的数字,一年比一年增长,我们感到很满意”,确日杰说。
目前,在玛多县,已经建立起10多个较为成熟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其中,超过一半,由上海参与援建。除了提供资金,启动畜棚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海还帮助当地建立电商平台销售渠道,不断延伸产业链,为牧民增收。
“针对玛多县生态畜牧业各个产业链的不同阶段,我们都有加大援青资金的投入。我们在2019年投入援青资金做移动奶站,可以把牦牛的牦牛奶,通过加工,变成可以销售的酸奶,让我们生态畜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加长”,玛多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上海援青干部张沈彬说。
除了提供提供资金和搭建销售平台,根据果洛州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上海的专家团队也为当地农作物的培育和市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果洛也是野生羊肚菌的分布区之一。不过,受限于栽培技术,当地始终无法大规模培育出人工羊肚菌。对此,上海专家根据光照、温度等条件,采用三种不同的设施模式,终于从五种菌株中培育出适合在高原人工栽种的品种。
“羊肚菌的褶完全张开,就是达到成熟的状态了。如果跟野生羊肚菌比起来的话,这些我们栽培的羊肚菌,应该算是羊肚菌里面的“帅哥”级别的了”,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辉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七月初,正是班玛县首批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的采收时节,预计每亩可产鲜菇300斤以上,而每斤干羊肚菌的售价,最高可达到1600元。
“羊肚菌销售的收入当中,再给老百姓进行分红。如果持续保持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其它的温棚,我们也准备把羊肚菌的种植规模,再进行扩大,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果洛州委常委、班玛县委书记夏吾杰说。
十年援青,果洛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援受双方坚持精准脱贫方略,聚焦果洛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生态畜牧业、资产收益、扶贫产业园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项目159个,使果洛的3万3千多贫困人口受益,79家合作社实现牧业增产。
“新一轮的援青、对口帮扶,我们要把扶贫跟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上海正是最大的优势,带动我们发展的智力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和市场的优势,都会带动我们,促进发展”,青海省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张凯 实习编辑:韦逸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