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如期首映 每秒120帧技术会开创电影新时代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滢

2016-11-09 20:15

首映日前一天(11月7日)中午,李安团队一到上海,就马不停蹄地进行视觉调试,他们把3D眼镜绑在测试仪前,分别调测左右眼。

再三确认每一个细节后,昨晚8点(11月8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上海影城如期首映,接受观众检验。



影片讲述了19岁的德州男孩比利.林恩,因为在伊拉克与当地反对武装激战了3分43秒,机缘巧合成为国家英雄,被邀请回国,在一场橄榄球赛的中场休息时亮相以展示战果,而在此期间的一连串遭遇使他逐步意识到,战争的实质与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真相。



这个片子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因为李安突破性地使用3D/4K/120帧这一新格式拍摄。普通3D电影亮度在4到6福特朗博,而这部电影达到了28福特朗博,亮度是前者六七倍;普通高清电影分辨率为2K,这部电影分辨率是4K,清晰度是前者4倍;普通电影每秒24帧,一些动态镜头可能会有拖影,而这部电影达到每秒120帧,观看时,动态画面不晃了,稳定性大大增强。



  

【视频】新闻透视:每秒120帧技术会开创电影新时代吗?


戴上眼镜,观众们离画面史无前例地近,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人物内心起伏。而对于战争的表现,导演也完全弃用宏大场面,而是更多展现 近身搏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观众感叹:“哇!很震撼的效果!他的一些皮肤、细纹、血管都很清晰地展现在银幕前,心理上、生理上都会有很大感触。”

还有观众表示,单看小说你会觉得这部小说拍成电影是不可能的,因为太多零碎的情绪在里面, 这部片厉害的地方就是用(120帧)这个恰到好处的技术 完成了剧情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你带到了比利·林恩的大脑里。



发布会上,导演李安表示,自己对科技“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在做《少年派》,接触到这项新技术后,他却非常兴奋,觉得技术可以为艺术服务,让电影表达有了更多可能。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导演李安说:“其实我如果不是在钻研这项新的技术,我不会想拍这个小说,因为这个小说是非常内在,都是内部的观察,我觉得一般的电影其实是非常不容易做到。我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我觉得是一个向前迈进,是一个数字电影应该做的事情。”

事实上,为了这部片能够顺利上映,李安还做了 2K 60帧、2K 120帧等七八个版本。这是因为3D/4K/120帧的技术配置 要求实在太高,全世界总共 只有五家影院能够实现放映,这其中就包括上海影城。而负责技术对接的上影技术团队,从做出决策 到实现放映,前后花了半年。他们花重金购置了两台专门的大容量放映机,还为其配备了不间断电源 作保障。



上影影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洪说:“现在我们一台服务器的容量是24个T,一般现在一台普通的放映服务器最高就达到2个T吧,那就是说一台普通电脑断电了重启一次可能花几分钟时间,这个要重启一次可能花几个小时时间,一旦出了问题等于电影放不成了。”

回想2010年1月,一部《阿凡达》突然引爆中国3DIMAX市场,几年间,3D屏从当时的全国800块,飞速增长到如今的11000块,IMAX巨幕更是从全国12块,猛增至如今的300块左右。那么,随着比利林恩的上映,3D/4K/120帧新技术 会引领未来电影潮流吗?



复旦大学文艺理论教授杨俊蕾表示,它不能够像《阿凡达》那样迅速把我们常见的主流电影从2D引向3D ,因为这需要的时间更长,需要投入的资本更大 同时对于电影来讲也不是每一个影片的剧本结构,内心的情感戏都足以撑得起这样的技术改变。

这部影片问世后,观众褒贬不一。不过,无论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李安为人们带来了一种观影新体验。


事实上,电影的发展一直是由技术推动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创造出更逼真的观影效果,也能为导演 开辟出新的表达方式。技术与艺术互相促进,最终的受益将是广大观众,以及电影市场。感谢收看新闻透视。


(编辑:孙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