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美好生活"、"二胎",网民怎么看2018网络热点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9-01-21 17:28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时隔四年再度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本篇报告基于2018年和2013年的微博博文,对其中与“新时代”、“美好生活”、“二胎”等热点概念紧密相关的网络讨论展开语义网分析,并据此探讨网民在网络讨论中建构的“新时代”、“美好生活”和“二胎”的话题意涵及其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对政治话语、日常生活、社会心态等方面的理解和态度。

网民如何理解“新时代”?


“新时代”一词含义丰富,是人们寄予现在和未来的希望。


2018年,“新时代”在微博场域中形成了两大语义社群。社群1主要涉及“社会多元发展的新时代”,网民在大量讨论中建构了新时代的多元要素:新时代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应当是创新化、国际化,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在新时代的建设中,人们会有更为宜居的城市,更加全面发展的教育和更加平等的性别关系。社群2主要涉及新时代的青年明星榜样,微博上的粉丝网民建构出了新时代榜样明星的多重要素,包括年轻、热血、爱国、有社会担当等。


2018年的社群2中出现了TF-BOYS(包含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鹿晗、杨洋、吴亦凡、木子洋(语义网中被切词为木子)、蔡徐坤、李易峰、陈伟霆、王凯、张艺兴等众多流量明星,以及“青年”、“祖国”、“奋斗”、“担当”、“热血”等热词。


一方面,明星的名字在语义网中处于非常中心的位置。在粉丝看来,这些明星是新时代青年的榜样,是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在语义网中,以下类型的热词频繁出现,包括“年轻”、“不忘初心”、“奋斗”、“公益”、“阳光”、“热血”、“活力”等。

网民如何定义“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四大件”:孩子、青春、工作、美食


首先,“孩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多数中国网民来说,孩子甚至成为父母美好生活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二,“青春”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参照系。青春作为人一生中最具活力的时期,作为充满了人生可能性的时期,自然地和美好生活紧密相连。


第三,工作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多数博主看来,有一份稳定且满意的工作来保障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前提。


最后,“美食”是美好生活的小确幸。美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这在语义网分析中得到了证实。“美食”成为美好生活网络镜像中的重要部分,以最简单的方式让人们远离生活的疲倦,享受纯粹的快乐。

网民如何思考生二胎问题?


从2013年到2018年,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二胎”的多次调整。从宏观层面看,开放“二胎”可能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但具体到“生还是不生”,更多是个人和家庭的选择问题。

基于2018年的语料库分析显示,网民讨论二胎生育意愿的关键性热词产生了变化,从硬性的成本、经济条件转向软性的关注能不能生出健康宝宝,老公的支持程度等问题上。“二胎”在2018年的微博场域中出现了“健康”、“老公”等热词。


结合博文质性分析发现,与老一辈崇尚“多子多福”不同的是,年轻一代更加崇尚“优生优育”。“身体”“健康”等关键词显示出女性群体对“二胎”带来的健康风险愈发重视,“看到大s胎停的消息不经感叹为人母的心酸,想起那时候也是莫名其妙怀孕两个多月,去了三家医院才确定自己胎停这个消息,那时候觉得难以自信为什么现在怀孩子生孩子事情这么多,现在的我只希望孩子健康无病痛。生不生二胎跟生个健康孩子后者更重要。


整体看来,与“二胎”相关的话题多为女性群体视角,更多呈现生育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诸多博文普遍认为女性的付出比男性更高,进而要求男性更多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老公”能否更多地参与照料二胎子女,成为当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好多女人心里是喜欢小朋友的,可大部分女人却不愿意生二胎。养不起只是表面的托词,最重要的是跟她一起生活的男人,所处的家庭,值不值得她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没日没夜的操劳,再次因无法工作伸手要钱的窘和不被尊重。


总的来说,在二胎政策还未明朗的2013年,“生不生二胎”和许多家庭并未产生直接关联,网民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往往聚焦外部原因,讨论大环境问题,如生育成本、经济压力、城乡差异等;但2018年,当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到所有家庭,在大多数家庭存在生育二胎的切实可能性时,网民反而不再热衷于讨论成本压力了。女性的意愿,女性在健康和获得家庭支持方面的考虑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当生育二胎真的成为现实,从家庭层面权衡生育“二胎”的利弊,在“生与不生”的纠结中,“成本”不再是最重要的;“二胎”生育的主力军更多表现出对“优生优育”的追求,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亦更加重视子女和个人的健康、情感需求。在一些“不愿生”的呼声里,既有不想被“二胎”“绑架”的决绝,也有对自己可能“做不好”的担忧,这其中,“老公”能否在抚养孩子过程中起作用,直接影响到女性当下的生育意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