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视频 | 网红“卖崽青蛙”遭拦引热议 城市管理如何平衡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05-16 21:49

身穿青蛙服,手里提着一群玩具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卖崽青蛙”火遍网络,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因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不少粉丝,但因为经营合法合规性的问题,也时常成为被整治的对象。



近日,在上海街头,一名穿着青蛙服饰的卖蛙人被城管拦截,还无奈当场褪去了“蛙皮”,相关视频引发广泛讨论。而在此之前,多地也都有“卖崽青蛙”被抓的相关案例,今年1月,广西柳州一只“卖崽青蛙”在街上被城管抓到盘查。3月,浙江杭州一只“卖崽青蛙”被城管抓住后,被要求“面壁思过”。在一些网友看来,“卖崽青蛙”就是一个谋生的手段,穿戴上“蛙皮”,很努力很有创意的样子,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虽然有不合规之处但希望不予处罚。



那么,网红“卖崽青蛙”到底做错了什么?该不该罚?记者查阅了《个体工商户条例》,按照相关规定,“卖崽青蛙”由于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属于流动摊贩或沿街叫卖的流动商贩,而擅自兜售物品的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在人满为患的火车站、商圈等场所摆卖,还可能影响正常通行,增加安全风险。


对于卖蛙人被城管拦截,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近日在回应时就指出,“卖崽青蛙”实际上还是在兜售玩具,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同时还会对行人、对环境造成干扰。不过,鉴于这些新业态对社会影响比较小,一般还是提倡采取教育、约谈警告的这种办法来解决。此外,根据广西柳州、杭州等地此前对 “卖崽青蛙”的处罚手段来看,也都是采取了批评教育为主的柔性处罚措施。



事实上,全国多地“地摊经济”正逐渐放开,采取划定区域、指定时间、限制经营商品类别等方式规范经营,可归为有限度放开、科学化管理。此外,上海去年也对《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对“设摊经营”作了优化,允许符合限定条件的设摊经营。不过,在热闹之余,这种新业态也对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带来了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上午在接受东方卫视《午间30分》节目采访时表示,类似于“卖崽青蛙”的小摊贩到处售卖,确实容易造成混乱,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呆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也给市民带来了别样的舒适视觉体验。从执法角度来讲,我们监管部门可以进行监管,但在监管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寸。



马亮还建议,“卖崽青蛙”作为一种新业态存在,执法者需疏堵结合。一方面用“疏”的手段拓宽其安身空间,可以结合城市管理实际,划定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这类设摊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用“堵”的手段来规范经营行为,防止干扰他人和城市正常运转,只有疏堵结合,才能让能更好的推动带有“烟火气”的商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彭晓燕 翟静 陈昱卉)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