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田野调查”:“长三角CBD”如何打造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吴振华 徐进
2023-11-04 04:43
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加快长三角软硬联通。
不久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这也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落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政策升级。
大虹桥,这座联动内外的“彩虹桥”究竟怎么建?作为“长三角的CBD”,它还有哪些功能需要加强?今天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田野调查”就此展开。
集聚新能源产业龙头民营企业建国际总部
天合光能,是一家来自常州的光伏企业,成立至今已经25年。天合光能的全球市场总监曹云端介绍说,目前他们的业务已经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在全球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了150GW。截止2023年6月底,在全球的累计出货量是30%,位列全球第二。
国内头部的光伏企业,八成集中在长三角,而大虹桥的发展也从来不是上海自己单打独斗,两相呼应之下,大虹桥成为众多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两年前,天合光能决定将自己的国际总部落户在大虹桥。今年4月,国际总部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企业的全球运营管理中心、创新中心和投融资中心。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天合光能设立在大虹桥的国际总部,还将引入整个生态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来入驻,一起打造一个绿色低碳的园区。
不久前,大虹桥亮出4张“成绩单”。其中,在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方面,虹桥商务区今年新增民营企业总部8家,计划再培育9家。
对此,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表示,从大虹桥的角度来说,特别重视总部经济的赋能和增能。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的总部集聚区,尤其关注太阳能光伏产业,可以把这个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得更强,从而助力这个行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覆盖沪苏浙14个区县,2022年全域生产总值达到2.69万亿元,以占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这座双向开放的“彩虹桥”正成为活跃增长极的新引擎。不过,大虹桥也不是“样样精通”。
培育新的经济功能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占我国GDP比重超过1/3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众多企业正在经历的。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苦于不懂技术,往往花了钱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5000万户企业,其中99%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这也让无界SaaS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无界SaaS创始人唐庆南表示,他们研发的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不仅门槛低、价格优惠,而且还涵盖个性化需求和后续升级。他们希望立足上海虹桥,可以链接到全中国、全世界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一个巨大的复合经济体。
不过,就目前而言,上海的技术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仅居东部发达地区的中游水平,技术交易服务本地企业创新落地水平不足,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对此,杨建文建议,大虹桥不应仅仅停留在原来的一般概念中间,去谈枢纽功能和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应该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和关键行业,去补齐原先国民经济中间一些薄弱的短板。
强化平台功能联通长三角和国际
“大虹桥”发端于“大交通”,在产生“流”的同时,“大虹桥”如何打造核心功能,实现从“流”到“留”,这其中功能平台至关重要。
有"小小联合国"之称的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创设于2018年,是全国第一个专门为海内外贸易机构服务的功能性平台,目前已招引30多个代表处入驻。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江波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转型,不仅仅是服务于进博会,更要考虑如何服务好长三角,成为长三角和海外开放的枢纽点。
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虹桥火车站的长三角以城际为主的铁路客流量就已经达到每天16万人次,占到全天的45%。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商务+腹地休闲”、“虹桥贸易+腹地物流”等模式。
大虹桥,作为长三角CBD的平台功能日益凸显。尽管如此,在杨建文看来,落户大虹桥的长三角企业,受限于政策、信息等不完全畅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往往仍是“单打独斗”,他建议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平台之间、地方政府与政府之间应该更多地沟通,尤其是在碰到浪高风疾的环境条件下,大虹桥更要发挥基础和后盾的作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吴振华 徐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