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视频 | 美丽上海追梦人——郑君华:敬畏生命 德乐治家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蒋慰慧 夏祺

2018-08-08 15:12


郑君华、顾天来夫妇都是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医生,2001年夫妻俩双双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第二年4月,妻子郑君华成功捐献,成为我国第12位骨髓捐献者,全国卫生系统第一例成功捐献者。作为医生,她敬业爱岗、救死扶伤;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夫妻俩相亲相爱,敬老爱幼。一家人用平凡的身体力行,传承着“德乐治家”的文明家风和诚信家教。

郑君华是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普外科医生,丈夫顾天来是医务科医患纠纷协调办公室主任,夫妻俩每天跟门急诊病患和患者家庭打交道。


这天早上查房,首先郑医生给转院过来的伤口排异、溃烂的老年病人换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悉心清洁、用药,老人伤口明显好转。郑医生也特别开心,邓老先生说前两次换药都感到痛的,但郑医生解释道:溃烂伤口擦拭,如果手脚太轻了,深部伤口擦不干净,坏死组织清理不掉,拖延病程,对病人更不好,“这两天伤口明显好转,渗出的脓污一天比一天少,也闻不到腐烂味了。”


随后,郑医生查房,又不耐其烦地关照前天急诊做了肠梗阻手术的病人要通气(俗话说“放屁”)、要活动,促进消化系统尽早康复。面对愁容满面的病人,郑医生总是急在心里,从容、微笑露在脸上,让病人和家属安心就医。



十七年前,郑君华、顾天来报名参加中华骨髓库不久,传来郑医生与上海交通大学一名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配型成功的消息,郑医生没有任何犹豫,把2岁的儿子托给公公婆婆照料,积极配合医院进一步完成各项检查、配型等程序。经过郑医生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救治了年仅21岁的邢怡,花季少女获得全新生命,也给崩溃、绝望的三口之家带来希望。


在电话录音采访中,痊愈后的邢怡激动地说:“我还依然深刻地记得那个告知二次配型成功的电话,就在那一刻,从心里瞬时涌动出的激情,那种对生的希望和对生命深深的敬畏,还有对在血液里头,那位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好心人,深深深深地感激。幸亏有你在,我才可以活下来,幸亏有你在,我才能像现在这样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而郑医生至今用“我很幸运”来讲述当年的骨髓捐献,她也兴奋地告诉记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女孩如今完全恢复正常,跟正常人一样,也不再是白血病病人了。如今女孩的血型变得跟郑医生的血型一模一样了,“血液系统完全就克隆了,我觉得这是蛮奇妙的。”


郑君华、顾天来夫妻俩的志愿行动得到了家人长辈的支持。郑君华的父亲郑开邦是一名药剂师,老人家一生淡泊名利,勤劳简朴,待人宽厚善良。退休后喜欢写格律诗,教导全家老小,要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爱岗敬业,是儿女们心目中的榜样。



女儿君华说父亲忠厚老实,“我感觉他是 ‘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那种人,一辈子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一生都为别人着想。他喜欢写诗,有首诗里提到,‘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这句话出自《左传》,可以作为他教导我们全家的家训。”


父亲郑天邦对女儿、女婿也赞赏有加:“他们俩口子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的女儿君华对她的公公婆婆都很尊重,敬上爱下。夫妇俩对儿子要求比较严,他们俩配合默契,这对儿子培养很有关系。”


如今,他们的儿子顾颖诚即将年满18岁,从小跟着母亲参加中华骨髓库人道志愿服务的小伙子,也快乐地立志要像父亲母亲那样,做善事、行义举,奉献自己,帮助他人。



父亲顾天来的教子心得是:“身教甚于言传,你自己怎么做,给孩子看到了,比你给孩子说教更有效。”顾爸爸对自己的要求是,孩子面前自己做得正直一点、善良一点,做人以诚为本,以身作则了,孩子肯定会感觉到。


十七年来,郑君华、顾天来夫妻俩,向身边人积极科普、宣传骨髓捐献知识,在他们的实际行动的感召和影响下,浦东新区人民医院1400名医务人员中,已经有400多人报名,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2016年,郑君华、顾天来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蒋慰慧 夏祺 实习编辑:姬桂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