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春运故事:上海客运段的第三代铁路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洪焕铨

2018-02-13 15:48

张军,上海客运段的一名列车长。1989年8月,他出生在安徽蚌埠,家里三代铁路人,是正经的“铁三代”。2009年入伍参军,在部队的两年时间里,他先后获得了多次嘉奖与“优秀士兵”的称号。 2012年,张军进入铁路成为了沪萨列车上一名普通的列车员。随着铁路的发展,拉萨列车从特快列车升级到直达列车,张军也通过选拔成为了列车长。2016年,张军来到了高铁车队,他的身份也从普速列车长转变为高铁列车长。如今,已是张军在铁路列车上工作的第5个年头。


张军告诉记者:在我出生的时候,我就和铁路结缘,到我这一代,我们家已经是三代铁路人,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铁三代”,所以我比其他同龄人更早接触到铁路和火车。小时候坐的“棚代客”现在也已经退出火车舞台了,那是由转载货物的棚车改造的,一个车厢只有几个小窗户和一个厚厚的铁门,环境闷热脏污又吵闹,每个人几乎都是自己带个凳子,要不然只能席地而坐。现在回忆起来,虽然车厢环境杂乱,周边旅客的面目也已模糊,但那些双手的温度、人与人之间信任与帮扶却一直清晰存在。


张军是选择当兵后进铁路的,先期在杭州客运段春运助勤。没有尽头的打扫卫生、反复扯着嗓子通报站名、车门口费劲地组织乘降等等,不说一趟车,一个班下来就已经耗得张军身心俱疲。但奇怪的是,张军却在这样的环境工作中慢慢体会到了另一种的感受。渐渐的,在一次次乘务工作中,许多旅客会来找张军咨询问题,也会和张军聊起他们的故事,在其中张军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喜悦感,领略了线路上不同地方特色各异风土人情,学到了在书本外需实践才得到的真知,也逐渐明白后来的那种奇怪感受是什么——愿意在铁路工作。


张军说:铁路和部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半军事化管理。但同样是服务人民,也有区别之处。比如列车上的突发事件,就很考验自己的应急能力,我们是现场第一责任人,需要处理的事情和担当的责任都是和在部队时完全不同的。当兵的时候是跟在别人后面干,而现在是必须自己主动处理。而且在铁路工作中,与家人朋友的聚少离多实在是太常见了。以前没进铁路时,每年春运爸爸作为客运工作者,随时需要调离现岗位参加临客,这算是幸运的,最起码可以在家过年。如果正班车遇到套跑临客,那是我小时候最不开心的事,只一个电话便告知加班回不了家,当时的我埋怨又不理解。现在我加入铁路,干着与爸爸一样的工作,好几次春运期间与爸爸同时奋战在一线。还有次在沪萨车时需要套跑上海到阜阳,在合肥站凑巧和爸爸的车班相遇,但列车却是背对背开门放客作业。想到家住蚌埠,和爸爸工作在两个客运段,相遇在合肥站却不能见面,就深切体会到客运人的辛苦和铁路人的不易。



在沪萨车队工作时,有一次让张军难忘的经理,列车进入平原,有旅客突然不适应,出现醉氧反应。当时遇到旅客不适应高原环境,缺氧经历的比较多,醉氧是第一次碰上。该旅客毫无征兆突然晕倒,张军和列车上的其他工作人员迅速反应,把旅客抱到餐车,掐人中,进行前期抢救,然后广播寻医配合医生把那位旅客成功救治过来了。虽然过程紧张,但在旅客清醒的那一刻,张军如释重负,为能帮助到她而感到欣慰。“工作时间长了,也会认识很多人,在车上碰见固定的熟客就像老友相聚一般互相寒暄,也会有你联系方式的旅客逢年过节的关心问候,这不仅是他们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相处。”张军是这么定义“人间处处有温情”的。


从特快列车到直达车,再到现在的高铁动车组列车,乘务员到列车长,张军经历了铁路的发展;从看着父辈辛勤工作,为铁路大家舍家庭小家,到自己也投身于铁路,日夜奋战在一线,张军理解了幼时不理解的长辈工作。在接下去的时光里,张军将继续为个人奋斗,为家庭奋斗,为铁路奋斗,继承发扬“铁三代”的美好精神。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铨  实习编辑:黄丽文)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