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视频 | 改革开放亲历者说①:穿越陆家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18-10-01 13:40

历史一直记住2001年10月21日,礼花绽放,焰火升空,在空中形成巨大的"APEC"字样,各国嘉宾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长廊上,对从一片农田中冒出的新城发出由衷赞叹;这是开发开放后的浦东第一次在世界面前的隆重亮相;十年巨变,沧海桑田,曾经棚户区遍布的陆家嘴,如今以金融城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   


在陆家嘴中心绿地南侧,有这样一幢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房子里曾住有80多户居民,200多人。浦东开发开放进程中,包括这幢老宅在内的3500多户居民都被动迁,伴随着浦东的变化,这些陆家嘴的老居民们,也开始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陈珏一家住在陆家嘴花园石桥路的一座高平房里,位置就在如今金贸大厦裙房所在地。


陈珏说:”我们以前读书都要走过游龙路、烂泥渡路,现在都没了。下雨的时候最起码穿一个礼拜套鞋,都是烂泥。”

要在小陆家嘴地区建一个中央商务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十年间,15万户居民、5000家工厂陆续动迁,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也是那十年,浦东如同释放了压抑多年的潜能,以惊人的速度,建楼修路,搭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原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胡炜称:“那时候我陪国务院领导登上天后宫大楼往下看,他们都惊呆了,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码头工厂棚户区,人口这么密集,怎么建CBD地区啊,实际上那时候浦东开发是我们千年的机遇,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搞动迁,浦东开发,人民群众做了很大贡献!”



1999年9月13日是东昌瞭望塔爆破的日子。



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后,陆家嘴地区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东昌瞭望塔也从当地的"瘦高个"变成了"小不点儿",无法再发挥观察火情的作用。


东昌消防队曾经的瞭望兵赵解平将"807浦东南路"的这块门牌收进了陆家嘴档案室。退伍后的赵解平,也加入了浦东开发建设大军,亲眼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东昌消防队瞭望兵赵解平说:“我记得是2001年,我做过一个统计,陆家嘴地区住宅楼,加上办公楼,加上商业楼,加起来答案是有336幢,我算了一下,平均每12天就有一幢30层的高楼建成。



陆家嘴,是全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1995年6月28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从浦西迁过来,当时浦东赠送的大礼"鲜活可爱"。



原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胡炜称:“我们请办公室女同志用洗洁精把毛洗干净,电吹风吹好,扎上蝴蝶结,穿上袜子。行长毛应樑来接我的礼物,啪一掀开来,活的东西跳出。 吓了一大跳,然后哈哈大笑,哦,领头羊,领头羊!”



   "领头羊"拉开了金融中心建设的序幕,之后,中外金融机构纷纷集聚,如今的陆家嘴已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CBD:去年,"银证保"持牌类金融机构达839家,税收亿元以上楼宇91幢,成为国际金融家施展才华的舞台。

高楼入云,车流不息,20多年后再回望,"原住民"陈珏发现,眼前的陆家嘴 已经无法再与记忆中的那个老家重叠。



包括陈珏在内的陆家嘴原住民,大多搬到了金杨地区。1997年,当时30多岁的陈珏离开纺织厂,考入金杨居委,一直做到了退休;尽管曾经历过动迁,遭遇过下岗,但在不断变革创新的大时代中,自强不息的陈珏,生活 却过得越来越富足。而金杨地区 也从当年一片水稻田,蜕变成了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城区。




陆家嘴“原居民”陈珏:”改革开放对整个国家是宏观上的变化,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微观的,是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的红利,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指数的提高 !



始于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是上海抓住20世纪最后十年的历史机遇,打出的一张让世界惊叹的王牌;它像是一首跨世纪的交响乐,每个经历、参与浦东开发的普通人,都是其中的演奏员,他们倾力奉献、努力奋斗,将自己的命运和浦东紧紧相连,勇敢去面对未知的改变与挑战。的确,历史给了浦东一个机会,浦东还给世界一个惊喜。我们坚信,这首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曲,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编辑:小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