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7″

视频 | 与世界共赢繁荣未来

看看新闻Knews《1/7》栏目组

2018-11-10 18:12

2018年10月9日, “中远西班牙”号抵达上海。


这艘集装箱船从德国汉堡港出发,历经一个月的远洋航行,运来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重展品——重量超过200吨的“金牛座”龙门加工中心。


“金牛座”也为进口博览会带来了一道难题。为了便于运输,这个“大家伙”被拆开装入12个集装箱。通常,像这样的精密机床,装配时间最短是2个月;而此时距离展会开幕已不足一月,中间缺的时间要怎么补回来?



海关提供了单一窗口提前申报的便利措施,只要一次备案,一次申报,一次查检,然后最后是一次放行。


国家会展中心开出了一份《进口博览会物资证明函》,凡是凭着物资证明函来到口岸的货品,都能够享受到清关和查验的绿色通道。



博览局方面特批,将“四叶草”的7.1号馆作为预装场地,让工程师们能够在这里对12个集装箱进行拆箱和零件清洗工作,并对其中一部分零件进行预安装。


中国施工团队一再优化施工方案,将开箱效率数倍提高。


中国智慧造就中国效率。来自“金牛座”母公司的装配经理马丁不停地按快门、拍照片;他要把中国的经验带回去,让德国工人一起学习。


China speed is good.


这个德国人对着摄像机竖起了大拇指。



10月28日, “金牛座”终于在展位上站立起来。


漂洋过海,只为与中国相遇。



“金牛座”所感受到的“中国速度”,只是进口博览会筹办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个超级展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


第一个,意味着无例可循,意味着压力和创新。


参展商超过3600家,数量惊人;展会保障工作,压力惊人。


走进位于国家会展中心办公楼A座的筹备组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走路都是用“跑”,忙碌是这里的常态。


2018年6月26日,上海海关上门做培训,食品农产品展区两千多家企业的“大总管”应健,一口气问了十几个问题。每一家参展商都带来了多种展品,很多都是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该办哪些手续,一点都不能错。


2018年8月30日下午,服务贸易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开始。服务贸易展区负责人陈文璇,把企业洽谈表的安排精确到了分钟,确保有意向的企业都能接上头。“对接会是整个进口博览会的预热,进口博览会只有短短6天,参展商和采购商互相熟悉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在对接会上我们先聚集了一部分企业,让他们‘先期相亲’,如果能够‘一见钟情’的话,那就可以在展会期间很快下单,加快整个项目落地推进。”


交换名片、表明来意,一单大业务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达成意向。在展会开幕前,各个展区都会举办对接会,这种创新的工作方式不仅减少了正式展会的压力,也让展商们对盛会的召开更有信心。



10月19日,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7天。知识产权展前实战演练在国家会展中心2号馆4楼的服务中心开始了。


高水平的展会必须有高精尖的展品。按照计划,超过5000件展品将在中国市场首秀。知识产权保障工作,从一开始就是重点。这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是打消国外参展企业顾虑、引进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前提,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日夜兼程,不仅展会筹备工作在加速跑;上海这座城市也焕变一新,希望给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宾客们带来一份惊喜。



距离国家会展中心20公里左右,黄浦江两岸,施工人员利用夜间调试外滩景观灯。 隔江相对,陆家嘴摩天大楼的灯具安装和调试工作,在数百米高空由“蜘蛛人”们小心翼翼地进行。


每当暮色降临,海关大楼钟声回荡,黄浦江两岸灯光渐次点亮。不夜之城的灯光,生动诠释全球一体化。


陆家嘴的摩天大楼里,交易员们密切关注着大洋彼岸的数据变化;无数货物乘着夜色运输,再过几小时,这些跨国商品就会飞入上海的寻常百姓家。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焕变一新,期待来自全球的伙伴。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这些数字叠加在一起,诠释了一个共识: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展会第五天上午的发布会上,宣布了“金牛座”龙门加工中心已经签订订单的消息。


仅看交易金额,“金牛座”不算最亮眼的大单。进口博览会从开幕第一天起,亿元、十亿元、百亿元的大单频现。于世界而言,中国经济是汪洋大海,市场前景与机遇不可估量;于中国而言,采全球之长,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最终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和世界在这里相遇,六天的惊艳绽放只是故事开头。



首届进口博览会闭幕以后,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将成为进口博览会功能辐射承接的主平台,打造“6+365天”、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


中国扩大进口,绝不只是喊口号。11月1日,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共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经过连续多次自主调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由上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


随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的开展,中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将于2018年年底前、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3,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将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


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脉络始终清晰,改革开放的脚步始终坚定:从低端到高端,从产品到服务;从“筑巢引凤”到“放水养鱼”。全球企业用热切的行动为中国扩大开放的宣示点赞,目前,已有上千家企业通过进口博览会官方网站提交了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报名参展信息。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这是中国的庄严宣示和郑重承诺。


中国搭台,世界合唱。在以开放共赢为底色的国际大舞台上,中国带给世界无限的期待和想象。新时代,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世界共赢繁荣未来!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