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卫星厅原来长这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何晓
2019-06-19 15:26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日前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行业内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该工程于2016年5月开工,2017年10月主体结构封顶,2018年10月主体钢结构施工完成,历时两年半。
上海浦东机场卫星厅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卫星厅,位于浦东机场T1、T2两座航站楼的南侧,总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将于今年年内投入运营。卫星厅分S1和S2两部分:S1区地下1层,地上6层,通过捷运西线连接T1航站楼;S2区地下1层,地上5层,通过捷运东线连接T2航站楼,S1、S2通过连廊相连。顾名思义,卫星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枢纽机场的中转功能,就如同“卫星”一样服务于航站楼主楼。从空中俯瞰,卫星厅整体建筑为“工”字型,这样的设计既增加并优化了近机位的布置,新增83座登机桥、125个近机位;又优化了卫星厅长度,减少旅客步行距离,方便旅客的换乘。
作为独特的建筑类型,卫星厅设计精巧,充分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水平舒展的视觉形象、通透的玻璃幕墙、连绵起伏的大屋顶,都给旅客带来了壮观且精美的视觉享受。玻璃幕墙全长6公里的“大视野”让人眼前一亮,通透的幕墙所引入的自然光,方便旅客与机场空侧形成视线上的互动,既舒缓了旅客的候机压力,又提升了旅客的候机体验。中央大厅根据换乘功能的需要,内部空间高大,并向周边渐次叠落,仿佛是一道涟漪自内向外逐渐跌宕开去,延续了T1、T2航站楼水平舒展的视觉风格。据统计,本次卫星厅工程共使用钢结构3.5万吨,超过浦东机场T1航站楼2.8万吨、T2航站楼3万吨的钢结构使用量,相当于上海徐浦、杨浦、南浦三座大桥加起来的钢结构总重量。
幕墙钢结构体系是支撑卫星厅整个“大视野”玻璃幕墙的“幕后英雄”。该幕墙钢结构是全外露钢结构,每根构件设计精巧而纤细,在满足防风抗台要求的同时,也成为卫星厅室内装饰的一部分,既较好地诠释了卫星厅作为公共交通建筑简约精细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海派文化中对精致优雅的极致追求。
由于设计对外观的既定要求,使得卫星厅幕墙钢结构每一根构件长而细(最长构件的长细比达到了26:1),这大大增加了加工制造、运输以及安装的难度。为确保工程质量,指挥部采用了“钢结构-幕墙”一体化施工管理的新理念,严格把控钢结构制造和安装精度。
为破解幕墙钢构件细长极易扭曲变形的技术难点,加工制造团队反复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等离子切割技术进行钢板下料,有效控制钢板旁弯。同时,工程管理团队还加强了对幕墙钢构件组装和焊接工序、工艺的探索,严格工艺实施要求,有效解决了“扭曲变形呈麻花状”的问题,达到幕墙钢结构精巧的设计效果。有了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构件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如何实现现场安装精度分毫不差,这是摆在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确保现场安装及焊接的精度要求,安装前,施工单位成立了“钢之精QC小组”,对幕墙钢结构安装精度进行专项控制,通过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针对性给予解决;针对现场焊接高要求,组织焊工考试,优选技术精湛者;优化焊接工艺,制定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制作焊接操作卡等一系列措施指导现场焊接施工;增加焊接动态监管,有效控制焊接引起的变形,使现场安装达到毫米级精度。通过工程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卫星厅幕墙钢结构的安装,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幕墙钢结构施工工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何晓 实习编辑:杨宇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