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这5家高端医院可以用医保了
时讯
新民晚报
2019-01-15 10:31:15
想去高端医院就医,但是价格太贵了?现在不用发愁啦!本市已有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等5家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纳入本市医保结算。今后,医保病人在这5家医疗机构就医,医保部分费用由医保基金予以结算,剩余部分由病人自己承担或由商业健康保险结算。
今天上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健康服务业50条”)实施进展情况通气会。自发布近半年来,“健康服务业50条”落地有了一系列新进展。详情如下↓
5家高水平社会医疗机构纳入本市医保结算
“50条”颁布后的第三个月,上海已有5家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系统: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嘉会国际医院、德达医院、泰和诚医疗诊所和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目前,和睦家医院也正接入医保系统。 今后,医保病人在这些医疗机构就医,医保部分费用由医保基金予以结算,剩余部分由病人自己承担或由商业健康保险结算。
目前,嘉会国际医院已实现全院范围对接医保,患者可用医保结算就医总费用10-20%,肿瘤患者则有最高可达70%的费用以医保结算,覆盖乳腺、胃肠、肺、骨髓/淋巴、甲状腺等多个瘤种医疗服务,并直通国际知名肿瘤中心,不仅缓解支付压力,也扩大了国际前沿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纳保三个月,嘉会的就诊量翻了一倍。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正在开展建设亚洲一流肿瘤医学中心的规划论证,推进张江细胞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打造细胞治疗全产业链。等园区内新建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院正式运营后,将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形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肿瘤特色治疗区域。
目前,通过第三方评价,全市已评选出62家星级品牌社会办医机构。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嘉会诊所等一批品牌社会办医加入区域医疗联合体;支持天佑医院、蓝十字脑科医院等社会办医筹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协调解决冬雷脑科等社会办医使用工业用地等问题。位于大虹桥枢纽的冬雷脑科医院预计6月营业,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
被称为中国“医谷”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
试点全国首个健康保险交易中心
去年,市卫健委与上海保险交易所签约,合作推进全国首个健康保险交易中心建设,先期试点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和核保理赔服务等工作。
同时,上海健康保险业也逐步从理赔型向主动管理型转变。如:平安健康引入“健行天下”健康管理平台,国寿、平安人寿、友邦、泰康养老等开展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及陪诊、健康评估等服务,新华人寿、泰康养老等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体检或肿瘤早筛服务,太保安联参股质子重离子医院,推出多款肿瘤健康险产品。
与制造业对接
建设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市卫健委还会同市科委、申康中心,研究建设“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上海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目前,全市共有38家医疗机构取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其中35家为药物临床试验基地,3家为非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同时,支持国产心脏起搏器(创领心律)等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在本市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目前该产品已进入本市多家三甲医院。
全国首款具备国际先进品质的国产心脏起搏器在上海张江诞生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上海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本市全科诊所审批备案管理办法已发布,护士区域注册管理、互联网诊疗服务管理实施方案、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审批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告知承诺制试点方案等一批政策,已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不久即将陆续出台。
推进“放管服”改革,既要抓“放”、“服”,也要抓“管”。市卫健委透露,最近正在推进实施新修订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和新制定的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与执业许可校验、医保支付、等级评审、医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形成不良医疗机构和不良执业人员的退出机制。目前,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发布实施。
启动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平台项目建设是支撑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上海已启动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瑞金基地建设完成约25%、设施技术平台完成约30%,预计2019年6月基本竣工试运行);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建成并试运行,完成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长三角罕见病试验诊断中心建设、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的临床研究应用等工作方案已初步形成。特别是网友关注的共享临床试验平台(“未来医院”)项目,目前是正依托上海实业集团、徐汇枫林生命健康服务业园区,推进建设筹备工作。
上海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非常扎实,有条件推进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落实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长三角健康服务业协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健康服务业品牌。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在全市遴选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项目,面向全球推送,开展国际化医疗服务,培育国际名医、名科、名院,服务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其次,发展高端家庭医生服务市场,培育若干家庭医生服务品牌。这两件事也是落实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战略,特别是服务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