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一柄“裸扇”的收藏价值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2017-08-07 16:53

张大千曾说:“扇子并非只是用来纳凉的,一扇在握,文人的身份便显现出来。谁题的诗、谁作的画、谁刻的字,都透露出主人的艺术品位。”


“归一握,藏袖中”历来都是文人士大夫收藏把玩的雅事,更有“求扇一页,胜画三尺”的说法。在收藏界,上海“小万柳堂”和“过云楼”所藏扇面历来是藏家的心头好。唐伯虎的字画现在在市场上,即便你有钱,也很难收到一幅真的唐伯虎精品佳作,藏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以前被忽略的扇面上。唐伯虎的《江亭谈古图扇面》(“小万柳堂”藏)估价200万元至400万元,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另一件扇面《听瀑图》(“过云楼”旧藏)拍出了1680万元。



也许,你会说这小小的一把折扇,看来也玩不起了。其实不然。一柄没有书画的“裸扇”同样大有乾坤。著名“杂项”鉴赏专家蔡国声近日做客SMG文化沙龙,就单单从“扇骨”和“扇面”出发,来聊聊折扇文化。



我们通常见到的扇骨都是用竹子做的。但是,即便是竹子,也是颇有讲究。蔡国声介绍,一定要用冬天采摘的竹子,俗称“冬竹”,“因为那时的竹子几乎就是冬眠状态,不像雨后春笋长得快,容易蛀,容易变形。”当然,冬竹并非采来就能用,“要让它稳定个两三年,随后再细细打磨。”


打磨,又是一件极为雅致的事儿。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磨,是将竹子放在水中打磨,称作为“水磨竹”,“打磨出来后细如肌肤,锃亮、细腻,这个骨我们叫作‘玉骨’。”


除了常见的冬竹,还有紫竹、方竹、马鞭竹、佛肚竹、龟背竹、梅罗竹和湘妃竹。其中,方竹因为形状是方的,所以做出来的扇骨,在首尾两面都是平状,而不像其他竹子呈圆弧状;马鞭竹,顾名思义就是像马鞭的竹子,它的巴结特别多,盘根错节,玩的就是这个巴结,把玩时间久了,这个巴结就会发红发亮发紫。


最为名贵的当属湘妃竹。毛主席曾有诗云:“斑竹一枝千点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其中的斑竹就是湘妃竹。相传是舜死在九嶷山上,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眼泪都哭干了,哭出了血,滴在竹子上变成了泪痕。蔡国声介绍,湘妃竹的品质就在于泪痕要清晰,颜色为棕色、咖啡色。“就像一点一点的泪滴在水里,一圈一圈的涟漪就散开来,这个涟漪层次要清晰,圈数要多,变化要多端,大大小小错落有致,能和竹的白色相映成趣。”一把明代的湘妃竹扇骨早在几年前就拍出了100万的高价。


正因为湘妃竹的价值不菲,从古至今都有作假。“假的湘妃竹我们叫作‘烫妃’”蔡国声说:“泪痕是用烙铁烫出来的,做成这一圈一圈,大大小小,你仔细看这个圈是变化不出来的,那所谓错落有致的布局也是僵持、不是自然的。”


还有一些扇骨是用象牙、玳瑁、檀香制作而成。蔡国声提醒说,这些看似名贵的材料,在买折扇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因为很有可能看得见的部分是真材实料,在被扇面遮挡的部分可能就是嫁接其他材质滥竽充数,“这时候,最好的识别办法,就是举起来透过光检查一下是否是嫁接。”



折扇,兴起于明代,盛兴于清代,在民国时期达到了顶峰。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扇骨,即便是没有大家书写绘画的扇面同样是大有学问。


做扇面用的是宣纸,上面涂了一层明矾,能够耐得住折叠。宣纸扇面看似上下两层,其实最起码在四层到六层,并且要做到留出空档插扇骨,却又不能留得太多,要求标准很是严格。


扇面的品种并非单一的白纸扇面,它还有泥金扇面、洒金扇面、发笺扇面等。蔡国声表示,泥金和洒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整块金箔贴上去的,而后者则是一块块大大小小撒上去的,“泥金扇面特别适合工笔重彩的山水画,青绿山水更佳。”发笺扇面知道的人就比较少,发笺是一种独特风格的艺术加工纸,是用少女的细发加入纸中,纸面呈现纵横交织的有色纹理,“增加了扇面的韧度和美观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实习编辑:黄丽文)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