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点读|江湖华盛顿:两个男人的恩怨情仇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2017-05-24 17:02:37
2017年5月24日,星期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局长科米,原定在这一天出席美国国会举行的特朗普团队“通俄门”听证会。
最后关头,科米提出,希望在听证前会见特别检察官,自己的前任,同为FBI前局长的罗伯特·穆勒。
科米遭特朗普解职后,一直没有公开发声。他在听证会上是否会放出猛料,放出什么样的猛料,成为各方关注和期待的焦点。
特朗普和科米,美国总统和联邦调查局局长。
两个男人的恩怨,折射出华盛顿怎样的政治江湖?
一
2017年5月9日,星期二。联邦调查局FBI洛杉矶分局。
詹姆斯·科米正向部下讲话,他是FBI局长,这里的最高统帅。
在他讲话同时,总统特朗普一纸签名信,宣告开除科米。这时,他已不再是FBI局长。
助手走到科米身边,低声将他被总统撤职的消息告诉他。科米镇定地开完会,安排取消余下活动,随即动身赶回华盛顿。
车队从威尔希尔大道转到405州际公路,前往机场的路上,媒体出动直升机一路跟拍,画面通过电视和网络同步直播。尽管这位FBI局长多次被批评“爱出风头”,但以这样的方式成为焦点,绝不是他想要的。
一周后,5月16日,媒体又一次炸开了锅。
《纽约时报》报道,总统特朗普2月14日曾直接要求科米,停止对国家安全顾问弗林“通俄门”的调查。
“我希望你能让这件事过去,放弗林一马。”特朗普说,“他是个好人。我希望你能放过他。”
特朗普极力让科米相信,弗林没有做错什么。
科米没有直接回应调查问题,只附和了一句:“他的确是好人,这点我同意。”
向媒体爆料的人,来自FBI。会面细节,出自科米会见特朗普后写的备忘录,长达两页,纪录非常详细。
“总统干预司法”、“又一起‘水门事件’”、弹劾总统、启动宪法修正案第25条将总统免职……各种说法汹涌而来。特朗普会步科米后尘吗?很多人在问,甚至在期待。
科米遭解职,究竟是他爱出风头咎由自取?还是不谙规则遭人排挤,站错队得罪了人?他2月份写的备忘录,为何现在曝光?是科米授意,还是FBI同僚为他打抱不平?
两个男人的恩怨,始于一个女人。
二
2017年5月2日,纽约。科米被解职前一周。
希拉里和论坛主持人坐在台上,背景是张皱巴巴的简陋喷绘,印着“女性帮助女性”几个字。
希拉里讲话时手臂不停摆动。“当时我的赢面不断扩大,但一切戛然而止,因为10月28日詹姆斯·科米写信给国会(宣布重启“邮件门”调查),加上俄罗斯放出维基解密内容,吓走了那些原本愿意投票给我的选民。”她脸上略带怒色,语气也满含嗔怪之意:“毫无疑问,这是对选举的干涉,不言自明。”
“邮件门”断送的,不仅是希拉里的总统梦,还有科米多年打造的公正独立形象。
三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不难分辨。”科米说过这样的话。“做正确的事”,成为他标榜的行事准则。
本科拿到化学和宗教双学位后,科米又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随后顺利进入司法系统工作。
他曾经的上司、联邦法官杰勒德·林奇,说他“有一种魅力,能与法官和陪审团非常有效地沟通”。律师安东尼·里科称赞他是“书本智慧和街头智慧的罕见组合”,意思是他智商和情商俱高。
低调十几年之后,科米终于在2004年迎来人生高调时刻。
2004年3月10日晚,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重病入院。小布什政府的秘密监听计划,也将寿终正寝。如果没有司法部长签字延期,计划将自动作废。
阿什克罗夫特刚脱离危险,躺在病床上。这时,房门突然被推开,进来的是小布什政府的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和白宫顾问阿尔韦托·冈萨雷斯。两人软磨硬泡,想要阿什克罗夫特签字,延长国安局的秘密监听计划。
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科米,得到消息后,立即和时任FBI局长罗伯特·穆勒一起,驾车直奔医院,一路警笛长鸣。赶到医院后,两人与卡德和冈萨雷斯在病床前激烈对峙,最终迫使白宫让步。
科米认定,秘密监听计划是违法的,一直坚决反对,此前不惜以辞职相威胁,力阻该计划延期。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这一晚的“医院对峙”,科米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晚”,却让他“刚正不阿、独立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
不过,一年后,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科米辞职离开司法部,加入五角大楼的头号军火供应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担任副总裁和法人代表。2010年后,他又先后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哥伦比亚法学院以及汇丰银行等机构任职,直至2013年,被时任总统奥巴马提名为联邦调查局局长,并以93:1的高票通过提名听证。
重返公职,科米回到自己熟悉的司法领域。联邦调查局隶属司法部,但美国标榜的司法、行政和立法三权分立,远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表面的分立之下,暗藏千丝万缕的利益交换。在华盛顿,“做正确的事”,不时会和“做政治正确的事”相冲突。
四
2015年,美国总统大选拉开大幕。前国务卿希拉里,成为民主党热门候选人,但她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邮件,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被对手不断提及;不过,“邮件门”事件,更像小报追逐的“花边新闻”,并未对希拉里选情产生实质影响。
7月,FBI首次接到举报,称在希拉里家的邮件服务器上发现高度机密信息。10日,科米组建起24人专项组,对“邮件门”展开全面犯罪调查,代号“年中”。
不过,三个月刚刚就任的司法部长,也就是科米的顶头上司洛蕾塔·林奇夫人,却格外谨慎,有意无意地想要淡化“邮件门”的受关注程度。在林奇夫人授意下,司法部对外宣称:“我们收到有关机密信息涉嫌泄露的举报,但这并非犯罪举报。”
这份声明,成了希拉里的挡箭牌。她随即宣称:“这不是犯罪调查,而是安全审查。”
科米没有出面澄清。他选择了沉默,向新上司低头。
他是共和党人,似乎可以躲开外界对司法部包庇民主党人的指责,但他却由民主党总统奥巴马提名任命,似乎又脱不开和民主党的干系,尽管奥巴马当初看中他,除了他的个人品质和经历,更多的还有借机弥合党派纷争的意味。
科米对此心知肚明。他也小心翼翼,希望在错综复杂的华盛顿政坛保持自己“独立公正”的形象。他曾公开表示,自己绝不会和总统奥巴马一起打篮球,不希望给外界造成自己和提拔他的总统关系密切的印象。
老友丹尼尔·利奇曼说:“科米认为自己作为FBI局长,绝对独立,并且可以远离政治。”
这样的想法,被华盛顿的现实,一次次地敲打。
2015年9月,科米准备出席“邮件门”国会听证会。司法部内部准备会上,林奇夫人提出,不要把“邮件门”称为调查(investigation),称为“事件”就好(matter),理由是要保持低调,避免被追问调查对象、调查罪名等具体细节。林奇还抬出司法不应干涉总统大选的崇高理由。
科米觉得,这么做不够坦率,而且担忧民主党的这位司法部长,有意让他误导公众对“邮件门”严重性的认识,以配合希拉里的竞选说辞。
尽管这不是一件“正确的事”,甚至被同僚讥笑为“联邦事件局”局长,科米又一次向自己的上司低头,在国会听证和面对媒体时,都没有使用“调查”一词。
大选持续热闹地吸引着媒体的关注,“邮件门”屡屡被提及,却始终没有掀起大的波澜。
9个月后,希拉里即将锁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而FBI这场从未对外公开的犯罪调查,也已经接近尾声。
可是,谁来宣布结案,竟成了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的难题。
五
2015年底,媒体报道称,俄罗斯黑客攻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窃走大批资料。
联邦调查局得到消息,被“黑”材料中,有份文件指出,一名民主党特工称,司法部长林奇,会让“邮件门”处于可控状态。
结案前不久,林奇竟又在凤凰城机场,和希拉里的丈夫比尔·克林顿,私下谈了20分钟。两人称只是闲聊,未谈及“邮件门”,但这次见面,却让人浮想联翩。
按惯例,联邦调查局建议结案,司法部对外宣布;但林奇的微妙立场,让这一做法显得不合时宜。
科米担心,如果林奇宣布“邮件门”结案,万一俄罗斯曝光材料,势必引起公众对“邮件门”调查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的广泛质疑。
科米决定自己出面。
2016年7月5日,在联邦调查局总部底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科米手捧一个黑色文件夹,在两面美国国旗和FBI旗帜前,宣读了调查结果。
这是一篇罕见的超长结案陈词,且用了一半篇幅大肆批判希拉里在“邮件门”中的做法,调查结果其实只有100多字:尽管FBI认为希拉里存在重大疏忽,但不足以对她提出犯罪指控。
这份冗长的结案陈词,让科米四处不讨好。
共和党认为科米在做交易,回报提拔他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讨好同是民主党的顶头上司林奇,维护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民主党和司法部则认为,科米长篇大论批评希拉里,将个人意见和调查结论混在一起,极不专业;还有批评认为,科米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把自己推到聚光灯下,满足自己“出风头”的虚荣心。
沸沸扬扬的“邮件门”告一段落,直到3个月后的二次爆发,又一次让科米掉入暴风眼;加上愈演愈烈的“通俄门”,科米受到左右夹击。
六
2016年7月底,希拉里“邮件门”刚过去不久。FBI收到越来越多情报,显示俄罗斯企图干预美国大选;而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涉嫌与俄罗斯有关。
但与“邮件门”调查时的高调不同,科米对“通俄门”的调查格外低调,就连FBI内部,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此事。
一个月后,随着情报越来越多,科米认为事态严重,有必要提醒选民注意。他准备了一篇文章,揭露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一事,打算在《时代》杂志或《华盛顿邮报》上发表。发给媒体前,科米把文章送到了白宫。
当时,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的传闻正在网上扩散,特朗普也指责希拉里代表的华盛顿政治精英“操控”大选,白宫担心此时坐实“通俄门”,会招来共和党指责,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帮助希拉里竞选。
在白宫坚持下,发表文章一事不了了之。
FBI对“通俄门”的调查,此后一直讳莫如深,哪怕是在参众两院向情报委员会进行闭门简报,科米也拒绝透露,FBI是否在调查特朗普团队与俄罗斯的关系。
科米为何对“通俄门”调查如此低调?到底是白宫的压力,还是另有隐情?
科米日后面对质询时,曾这样解释:“通俄门”涉及国家安全,如果在大选期间将调查一事公之于众,将影响大选。
这套官方说辞,却在二次爆发的“邮件门”前,不攻自破。
七
2016年10月26日,距11月8日总统大选只有两周。
FBI在一起调查中,意外发现与希拉里“邮件门”相关的约5万封邮件。
查,还是不查?
科米陷入两难。如果将“新证据”报告国会,不仅打自己嘴巴,否定FBI之前的调查结论,还将违反FBI不应影响大选的政策;如果选择不报,万一希拉里当选,事后又证明希拉里有罪的话,FBI将永远擦不去这个污点。
10月27日,从清晨一直到下午,FBI官员、律师反复争论,最终,科米决定,查!
他的动机,真的只是从心而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吗?
这时的科米,在媒体笔下,已然成了处处维护希拉里的“马屁精”,做出重启“邮件门”的决定,科米是否有“洗刷”自己污名的目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天下午,科米助手将决定通知了副总检察长耶茨,随后又告知了司法部长林奇夫人。尽管两人都反对,但为了避免把自己也陷入两难境地,都没有下指令禁止科米重启调查。
10月28日一早,科米将信发给了国会。几分钟后,FBI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调查的消息,传遍了全美国。
8天之后,11月5日,距离大选只剩3天。
FBI调查人员加班加点审阅了五万封邮件,却一无所获。
当天下午,科米给国会发去了第二封信:“经过审查,我们保持之前作出的结论。”
两度立案,两度结案。
FBI在“邮件门”上的表现一团糟;科米自己也成了一个笑话。
科米后来谈及此事时说:“当时,我简直就是在无比糟糕和巨大灾难之间做选择。最后,我选择走进无比糟糕的真实世界。”
好友利奇曼为他开脱,说他身不由己,在暗流涌动的美国政坛,“每一步行动都会带来政治后果”。在华盛顿,没有绝对“正确的事”,只有“利益正确的事”。
这一届总统选举,科米没有投票。这是他第一次错过大选投票。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赢得选举,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
科米现在有了一个更棘手的任务:调查总统竞选团队,是否和俄罗斯暗中勾结,在选举中获利。
这项调查,直到新总统上任整整三个月后,FBI才正式对外公开。
八
2017年3月20日,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就“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举行听证会。
科米在会上说:“美国情报机构一致认为,俄罗斯企图插手选举,帮助特朗普。他们想破坏我们的民主,破坏希拉里,帮助特朗普。”
这是FBI第一次对外证实,他们在调查特朗普阵营。
科米还用了“一查到底”几个字,表达自己彻查“通俄门”的决心。
好友利奇曼认为,这是科米“一直想保持独立和正直”的表现;但批评者则认为,科米是想借严查“通俄门”,躲避“彻查‘邮件门’导致希拉里败选”的指责,维护自己“刚正不阿”的声誉。
但是,这次的对手,是现任总统和他的团队。这三个月,科米走得步步惊心。
九
2017年1月22日,美国白宫。
宣誓就职后的第二天,特朗普在白宫蓝厅,会见负责就职典礼安保的各部门代表。
科米说他本不想去,想和总统保持距离,维护自己“独立公正”的形象,不过,为了代表FBI,他还是出席了活动。
圆形大厅里,大家围成一圈,科米选择了距特朗普最远的位置,而且特意穿了一身蓝色西装,站在同色系窗帘前,希望不被总统注意到。
或许他2米03的身高过于显眼,或许总统已经知道FBI的秘密调查,有意拉拢他,特朗普特别招呼他过去:“瞧,科米在这儿。他现在可比我出名多了。”
带着一丝尴尬,科米朝特朗普走去,在这大约六七米的距离中,科米打定主意,不和特朗普拥抱。仗着身高臂长,科米早早伸手过去握手,但还是被特朗普拉了过去,作势和他拥抱。科米没有回抱,两人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一个握手,一个拥抱。
显然,特朗普有意拉拢科米,希望他成为“自己人”。
一周后的一次晚宴上,特朗普要求科米向其宣誓“忠诚”,科米拒绝了,说自己只能保证对他“诚实”,但做不到政治意义上的“忠诚”。
几周后,科米又接到特朗普电话。特朗普问科米,FBI何时会对外宣布,总统本人并没有受到调查。
科米的回答是,总统先生如果想知道FBI调查情况,不该直接联系他本人,而应通过正常手续,向司法部提出问询申请。
还有一次,科米正要乘直升机,特朗普助手打来电话,说总统有急事要跟他通话,结果通上话之后,特朗普不过是跟他闲聊几句。
当然,还有特朗普希望科米放弗林一马的那次谈话。
这些信息,都来自科米的备忘录。进入公务系统工作后,科米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每次和上司通完话或者见过面,他都会写下备忘录。这是他自保的一种手段。和特朗普的每次通话、每次会面,毫不例外地都被他写成详细备忘录,交给助手备案存档。
新总统就任三个月来,科米处处提防,想和特朗普保持距离;而这位总统,却多次示好,软硬兼施,希望能拉拢这位联邦调查局局长。
三番五次碰壁之后,特朗普决定放弃。
2017年5月9日,特朗普签署对科米的解职信,以开头出现的那幕戏剧化的方式,完成了对科米的羞辱。
附在解职信后的,是刚被提任的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的建议书。
科米对这位新上司,并不十分信任。罗森斯坦提名听证前,科米曾说:“我有些担忧,他是个好人,资历没得说,但他是个幸存者,能幸存如此之久,他必定做出了某种妥协,这正是我所担忧的。”
科米没有明说,罗森斯坦的妥协具体指什么,或许他怀疑,特朗普给罗森斯坦司法部副部长职位的条件之一,就是撤了他FBI局长的职,减轻“通俄门”调查带来的压力。只不过是这一切,只是猜测而已。
罗森斯坦后来说,其实在他写那封建议解职的信之前,总统已经决定了要让科米出局。
这一点,特朗普并不否认。5月11日,特朗普在接受国家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说:“就算没有罗森斯坦的建议,我也打算开除科米,因为科米爱出风头,哗众取宠,令FBI一团糟……科米失去了全华盛顿的信任,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科米被革职后,给FBI员工写了封告别信,信中写道:“结束了。我会很好。我会深深地想念你们,和我们的任务。”
这,是单纯的想念,还是任务的继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一叶 编辑:超慧)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