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视频 | 中国精神⑫: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之懿 胡宝强

2019-10-02 20:47

雷锋原名雷正兴,牺牲时年仅22岁。他用短暂的生命造就了那个时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精神信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锋日记中的这三句话,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么做人"的人生命题。



无论是当农业社的记工员、县乡政府的通信员,还是当工厂的推土机手、解放军的汽车兵,雷锋在普通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平静的生活里,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去完成,一点一滴去奉献。他用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事迹,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



"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牺牲后,一代代"雷锋班"接过了接力棒。第22任班长吴锡有,以"快乐兵"名义先后捐助292名贫困学生;第25任班长毕万昌,累计募集捐款50多万元,缓解了30多个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退伍战士田永亮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他们的爱心产生"裂变反应",也带来了无穷的能量。通过微博、"善淘箱"和数字化礼包,网集社会力量,传递着天南海北的爱心,温暖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郭明义到徐虎、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越来越多的"当代雷锋"、"集体雷锋"、"时代楷模",用他们的大爱温暖着你我,感动着人间。


而这种宝贵的志愿精神正逐步从"特定活动"转向"日常点滴"。自2009年颁布实施《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以来,从世博会的"小白菜"到进博会的"小叶子",再到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更加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充溢在申城各个角落。



截至今年6月底,在上海志愿者网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已达415万人,占上海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7%;志愿服务组织已超过2.3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5万多个,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140多家。同时,上海以"互联网+"为支撑,建立起国内首个雷锋学院,成立上海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助力志愿服务水平和能级提升。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被发掘,迸发出经久不衰的力量,激励人们无私奉献、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在具体工作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如同一曲穿梭时空的永恒旋律,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内化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外化为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之懿 胡宝强 图片编辑:邹海弋 彭琼娅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