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十一月将过,聊聊中国电影的“腐朽”与“尴尬”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丁立

2016-11-24 10:51

“冷月”变“热月”,没错,暑期档后几乎整个电影圈就开始盼望着十一月的来临,毕竟有两大导演的“第一次”: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镜头、李安《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的120帧。在北京,和张艺谋电影《长城》的特效师一起出悠唐电影院时,经过身旁的观众们说什么的都有。

和伙伴们在深冬北京的雨夜里面面相觑“所以,十一月就这么完了?”没错,看完《我不是潘金莲》,这个月其实也就是差不多了。当然,后面还有几部电影,比如《神奇动物在哪里》、《海洋奇缘》等等。从一个电影行业的“边缘者”来说,这些毕竟都是“别人家”的,虎视眈眈的华纳、迪士尼总是可以轻轻松松俘获人心。

《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该不该去看?

这个问题,最近被问得很多。该不该去看,都是刘震云老先生的作品。坦白说,刘震云真人还是相当有趣的,去腾讯“星空演讲”的前一天跟京城里的老头们还能喝大发了。


《一句顶一万句》海报


先说,《一句顶一万句》。不用看!别浪费电影票钱了。故事大约就是中国式婚姻的中年危机,男人带了绿帽子,女人爱上了别人,男人纠缠纠结赌气。电影的导演是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有过留洋经历的女导演,拍什么不好,非要拍中年老男人的婚姻。猫眼上一位影评人说了一句话特别逗,“刘雨霖少跟老帮菜们玩,多跟同龄的年轻人们玩”。电影的观感不痛不痒,你既感受不到导演风格、演员功利,也完全对故事里中国式婚姻的思考,甚至一代人生活的体验。想要“仰视”着拍摄上一辈人的故事,真的不容易。

刘震云在采访时曾表示,想要获得《一句顶一万句》的拍摄权,一堆导演踏破了他家门槛,最终打动他的还是他自己的女儿。刘雨霖也说了,小说看了二三十遍了,绝对没问题。可惜了,《一句顶一万句》满满地都是“腐朽”味,这是圈里好几位从业者共同启用的一个词。《一句顶一万句》的“扑街”,是电影圈“人带人”家族世袭制的重要典型之一。


《我不是潘金莲》海报


好,说《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的波折,在过去的报道中已经被多次提及。一位制片人在朋友圈盛赞《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极好的“寓言”。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理”偏执地走上了证明之路,继而开始拥有了一出出的“官场现形”。最需要点赞的是,电影里的这群男演员,戏好得很,出了电影院,那几个典型的动作禁不住让人学。当然,因为大前提是范冰冰饰演的这个李雪莲“申冤”,这个大前提的过于荒诞,部分观众表示接受不了,更有人禁不住拿来跟同时讽刺喜剧的《驴得水》比较。要说,最专业的一个讲解法——《驴得水》的故事赞、《我不是潘金莲》的演员赞。

圆形、方形的拍摄在前期的电影宣传过程里,也有很多人在聊。冯小刚本人在不止一个场合中进行了详细地解读。从圆到方,再到大荧幕,从狭隘到广阔,是个体人物命运的展示、人物心态的体现,也是空间格局的变迁。这些技术的部分倒是不影像观看,圆形构图的拍摄里,好多个镜头让人难忘,推拉摇移中的“寓意”耐人寻味。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前一天,导演冯小刚“炮轰”了一次万达。圈里人都知道,万达和华谊之间的“仇”来自于一个人——叶宁。他从万达影业近乎掌舵人的角色跳去了华谊。当时圈内一片震惊,因而,万达跟华谊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坦白说,《我不是潘金莲》的排名还行,而冯小刚的这出更像是个人化的行为。因为冯小刚发布微博没多久,华谊方面紧跟着来了声明,有种“冯导的怒气,我们压不住”的感觉。当然,冯小刚的这出“戏”还是过了一点,有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冯小刚混到只能靠傲娇来赢票房了”。要知道,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万达苦苦打拼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拥有自己的院线排片”话语权”嘛。商业的规矩,可由不得“一手遮天”的影视圈拜把子民俗风。

李安的不安全感,不是没有道理的!


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依然很是火热,这是一个好现象。愿意为高科技买单,起码证明很大一群电影迷还是“向上”且具备好奇心的。整体的效果就是景深浅、观感更真实。从上海、北京的影院来看,专设的120帧场次未遭遇媒体报道中风声鹤唳的遇冷或者扑街现象。


《比利·林恩》海报


李安选择的这个故事也不复杂,伊拉克战争的士兵返回美国,要求参与一场大型电视演出。很意外,你从电影里可以看到美国人对待伊拉克战争的众生相,甚至包括每一位士兵。比利·林恩的演绎下,你看到了一个被解构了的战场英雄。对于电影在美国市场的莫衷一是,很大原因来自于题材,当一部电影的表达涉及公共话题,又拥有了高科技的加持,大家的期待变得高尚不可及。《比利·林恩》还是值得去到电影院观看的,不光只是为了鉴定新技术,还有人物个体的“成长”、悲天悯人的情怀等等。

看完120帧、60帧以及原著后,可以肯定的说,《比利·林恩》依然是李安的成功之作。其选取的著作在文字的操作上本身就极具“画面感”。“年轻人应该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不仅关乎基本的做人尊严,还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手段,你希望通过勤恳的努力得到”,原著中的诸多绝佳的词汇在乔·阿尔文的演绎下得到了完全的展示。

由作品带出导演本人,说李安。最近的采访铺天盖地,尤记得上海电影节时一群李安的迷妹站在门外等候的样子。也极少有导演可以让这么多文艺青年推崇、喜爱。其本人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表现谦卑、低调,区别于导演现场时的模样。运用120帧制作电影,踌躇很久,最终依然决议行动,在于内心深处无法遏制的不安全感。艺术家的不安全感伴随一生,李安的不安全感不是空穴来风,相反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的很多导演需要这样的不安全感。

很多事,需要对比过往,可很多事需要跳出局限再对比。比如,拿《比利·林恩》跟《少年派》相比是伪命题;拿李安的作品跟国内其他导演的作品相比,可能才是需要思考的。

除了技术,故事匮乏!反正剩下的都扎堆了网大、网剧

贾樟柯、冯小刚、李安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论坛”,主题就是“第一次”。很巧合,冯小刚、李安完成了自己电影技术上的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尝试,也兴许只有顶级导演才可以做。


据了解,张艺谋的《长城》12月就要来了,动用了大量的CG,但是与制作团队闲聊,他们本人对《长城》的故事都不满意。


故事不够,技术来凑,大导演们都在这么玩的时候,反观当下的市场里,好故事太缺少。与12月即将上院线的电影导演、夺得过独立电影节导演奖的从业者交流,几乎都抱着对故事的渴求。电影《黑处有什么》的导演王一淳告诉记者,处女作完成后如今在家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家写作文”,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剧本、梗概寄来求其阅读。行业的热钱多、快钱多,冲着赚钱的目的,对故事的要求一降再降。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夺得8亿票房后,即将12月《摆渡人》也要上映了。

赶趟着有机会转型的这些导演,在圈里人看来都是幸运儿或者“有背景”。电影《喊山》的导演,其妻子是海润的制片人,最近在美国忙于创作,殊不知可以拥有如今的院线拍摄机会,不仅仅得以于人脉关系,还得益于最初出学校时看到短片就改剧本的日子,这才有了今天的《喊山》。当然,本年度最受关注的毕赣,联系几次皆在国外专注创作,筹备《路边野餐》之后的作品。

当然,除了这些“大人物”,影视圈谋求出路的“小人物”们都在做什么?《唐人街探案》的一位出品人告知,过去的学院派的做法太慢、也渐渐失效了,市场是开放的,大家如今扎堆都在网络大电影和网剧的市场里,“学院派的做法就是从0到1,慢慢磨,找人带,这才造成了如今《一句顶一万句》的腐朽”,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则是属于“市场”的,从市场出发进击院线是如今流行的做法,一个拿作品和技术说,一个就是靠市场说。一清二楚、直截了当。

从暑期档电影市场的“冷”,到去年定下的全年目标即将踩线完成,2016年的电影市场渐趋理性,老导演接受市场检验,有人开始阴阳怪气了,有人持续焦虑;新导演们都在勤奋地持续创作中,为好故事奋斗,剩下的资源和虎视眈眈的领域就是网络,年轻态的互联网里经由“掉了一层皮”的“洗刷刷”,但愿可以出来一两部精品、出来一两个实力派,继而打破目前中国电影的“腐朽”和无法掩饰的“尴尬”,青黄不接的当下,且行且珍惜。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