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拉合作共建命运共同体

时讯

理论网

2016-11-21 18:53:36

作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梁亚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生 郭 丹

  

11月17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开启第三次拉美之行,不但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而且出席20日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拉美是一片神奇的大陆,孕育出梅里麦克、玛雅、印加等诸多辉煌灿烂的古文明。

  

进入新世纪以来,拉美在资源禀赋和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也越来越引起地处太平洋另一端的中国的瞩目。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并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离不开来自拉美地区的能源、资源、市场以及根据各自比较优势所展开的经济合作。因此,针对拉美国家的元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点之一。2013年初夏,习近平主席就曾到访拉美,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再访拉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拉美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今天,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四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对拉美国家的出访频率与集中程度都世所罕见,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太平洋两岸远隔重洋的人民将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

  

一、 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基础

  

中拉政治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左翼运动兴起之时,来自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就曾对其产生过深远影响。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建立古巴革命政权,切·格瓦拉被誉为革命军队中的“游击战大师”。对此称号,他却一再表示他的经验和灵感大多来自毛泽东主席的游击战思想。随着左翼思潮在拉美风起云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文章也被翻译到拉美,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拉美左翼青年,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不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在为寻求国家独立与自由而阅读这些著作的时候,也从中逐渐认识并了解了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拉美左翼开始普遍取得执政地位后,中拉政治关系迅速拉近。

  

中国与拉美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反殖民主义和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发展一直是中拉人民为之奋斗和矢志不渝的目标。相似的历史经历使中国人民和拉美人民都倍加珍惜今天的独立和自由,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利益关切,更加尊重对方主权和自我选择的发展道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强调自身永远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拉美各国可以把中国作为可信赖的重要政治合作伙伴。中拉在国际博弈中互相支持,携手共进,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国利益,而且可以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在这份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得到拉美各国精英阶层广泛欢迎。

  

习近平主席此行不仅是一次国事访问,更是一次友谊之行。中拉友谊产生于动荡的革命年代,发展于经济大发展时代。中拉关系快速发展,对双方而言都已经从最初的耕耘播种时期进入提升与收获期。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做演讲时强调,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拉双方要勇于追梦、共同圆梦。这一主张为中拉人民携手追求梦想、共创美好未来勾勒出一幅极具建设性的宏伟蓝图。今天,习近平主席代表全体中国人民,不忘初心,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再次来到拉美这片热土,将中拉友谊进一步升华。

  

二、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

  

经济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基础,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样离不开经济层面的支撑。由于资源禀赋过于丰富,很多拉美国家经济长期依赖资源出口,导致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曾经一度高速增长的拉美经济在经历过辉煌的风光之后,却纷纷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但出现经济低迷,人均收入踟蹰不前,而且社会动荡越来越严重。很多国家不断在忽左忽右的政治光谱中摇摆,民主选举与军事政变交替出现。因此,拉美国家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国际产能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实现双方的经济融合,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对双方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和战略性机遇。

  

近年来中拉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对很多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投资来源国、工程承包商和技术转让国。中国是厄瓜多尔第三大贸易伙伴,是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两国有望借助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与金融合作方面取得更大成果。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也是拉美第一个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中国和智利自贸区的建立已经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上互惠互利的合作典范。2015年5月中智两国宣布启动中智自贸协定升级研究。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无疑将有助于该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此外,中国与巴西、秘鲁“两洋铁路”项目、与阿根廷水电站和货运铁路等大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国核电在阿根廷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电网独立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项目。一系列大项目合作带动中国企业产品技术进入拉美,协助拉美国家本土产业群成长,有助于拉美国家尽早实现产业升级换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模式”正逐渐为大多数拉美国家所接受。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也越来越成为传统上的欧美经验之外的重要选择。这一切都为下一步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经济合作基础。

  

对中国来说,拉美国家是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一面镜子。很多拉美国家很早就实行市场经济,在国际市场博弈中已经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恰恰是中国下一步发展所必需。党中央已经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而如何深化、向何种方向深化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如何避免或破解“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世界性难题。

  

今年恰逢中国加入APEC二十五周年。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经贸合作机制,APEC长期以来在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利马会议,主题是“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按照北京路线图的要求,利马会议上各方将继续展开亚太自贸区有关问题的联合战略研究,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与互联互通进程。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并出席会议具有强烈地象征意义,即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和负责任的贡献者。

  

三、 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句古语道出了中国同拉美国家相亲相近的心意。所谓“船欲远行则帆必力,人欲有力则心必坚。”中拉关系发展,除去经贸合作、政治合作这些“硬件”,还有人文相通这一“软件”。中国与拉美虽相隔万里,但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合作拓展与高层交往频繁,双边人文交流也不断升温。人文交流以独特的姿态为进一步夯实中拉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来自大洋彼岸的友好情愫让中拉人民心连心,手拉手,共同追求美好未来。

  

在十九世纪中叶前后,拉美国家纷纷废除奴隶制。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华人以苦力的身份漂洋过海来到这片新的国度,取代黑人奴隶,填补了当地种植园经济和鸟粪开采经济所急需的廉价劳动力缺口。据传,到达拉美地区的第一批75名“契约华工”,是在1849年在秘鲁的卡亚俄港口登陆,拉开了中国移民拉美的序幕。随后的数十年中,一批又一批华人来到这里,遍布拉美几乎每一个地区。他们凭借辛勤的汗水和努力,与当地人民一起为拉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最终在文化上和血缘上融入了这个地区。例如,在秘鲁全国3140万人口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拥有或多或少的中国血统。所以,在很多拉美人民的心目中,中国人是他们远隔重洋的“老乡”。习近平主席在对拉美多次访问中更是通过同众多乐手一起敲奏钢鼓、走访哥斯达黎加农户、参观墨西哥玛雅文明古迹等行为亲身垂范,体现出“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

  

与此同时,拉美多国“汉语热”升温,“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有序开展,“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和“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也已启动。2016年,正值首个“中拉文化交流年”,加勒比美食节、电影节、音乐节接连登陆中国,送来大洋彼岸“加勒比风情”。这些活动都有效地加深了中拉人民之间的感情,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更深层次动力。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顺势转型的合作路径,让中拉务实合作不断激发新活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长远眼光,从战略高度做出顶层设计,成为中拉关系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70多年前,拉美的多元文化现实曾经启发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发问:“在这个世界上,不同阶级、种族、肤色、信仰的人怎样才能和平共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无疑是关键。今天,中拉人民正在通过新的实践继续丰富这一答案。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并非水中月镜中花,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到的现实。

  

历史上中拉关系所取得惊人成就表明,中拉合作均有相当高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这为双方实现中拉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物质与心理基础。习近平主席对拉美地区的第三次访问既是国事之旅,更是合作之旅和友谊之旅。中拉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必将随着此次访问而更加深化。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同时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将打造成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最强声音。让我们不忘初心,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