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国“乡村病”:何处安放的乡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燕  董宝忠

2016-09-06 13:37:15

“记住乡愁:文化古镇与美丽乡村”,虽然这场会议的主题看上去散发着文青的气息,但这绝对不是一场谈情怀的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嘉宾都是中国城市规划领域最顶级专家,而他们讨论的话题不仅不浪漫甚至有些残酷,那就是中国的“乡村病”,因为“中国乡村病得很重了!”。


“乡愁”论坛与会者名单


什么是“乡村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首先在题为《乡建与乡愁》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解释说:“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镇化的重点都是城市,所以城市里面发展过快,相反乡村是处于一种衰败的阶段。乡村病的特征呈现出衰败的状况,农村人口外流,老龄化、留守儿童、文化缺失、民俗被破坏的现象非常普遍。乡村病的背后是城市的过度扩张。”



【视频】王凯谈“乡村病”


在他的报告中,对“乡村病”的描述更加详尽:“一个是乡村经济乏力,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传统农业生产难以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进口压力依然很大,同时大量农民长期在城市里生活,耕地的抛荒非常严重。第二个是农村、乡村社会结构失衡,精英缺失,农村社会重现空巢化的现象。


2014年农村留守妇女是4700万,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儿童6100万。第三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很差,农村小学危房率是城镇的3.4倍。第四个是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农村垃圾量很大,每年大概有40多亿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占生活用水的一半。中国农药生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有效率只有35%。第五个问题是乡村传统风貌日渐消失,新农村频现建设性破坏,风貌特色渐渐消失。

在这些病症中,乡村精英流失、乡村文化消逝以及破坏性建设是与会专家最为关注的,很多专家认为,这三条不仅是中国乡村衰败的表象,更是原因。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说:“我感觉到中国的乡村或者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精英的流失。农村的孩子有很多考上大学的,经商致富的,或者当了干部,很大一部分就不会回到农村了。农村精英的流失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崔愷也意识到,对于中国乡村来说,乡村文化的消失是一个比风貌消失更加严重的问题。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则表示,现在的乡愁从何而来,就是源自于传统文化的中断。现在的农村社区体系崩溃、凋零,家族关系、家庭关系、整个社区的关系都疏离了,文化的凋零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冲击比人口的迁移还要严重。



【视频】徐匡迪崔愷李松谈乡村精英流失文化消逝


怎么治疗乡村病呢?专家们都认为,首先要留住风貌,其次要恢复社区和文化,应该进一步推动设计师下乡参与乡村的规划和修复,以避免破坏性建设和过度商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邹德慈在会上直言:“中国现在不是缺钱,而是钱太多了,钱太多还想赚钱,这个东西就有害了。一说到成本,有些东西的性质就变了。乡愁是很全面的东西,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是乡愁。”



【视频】邹德慈谈成本问题


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有着更加急切的担忧,他说:“最近有两件事让我很焦虑:一个是国家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很多城市为了获得政府的资金资助,把老城区很粗暴地划成棚户区,甚至把保存很好的村庄和老地区定义为棚户区。第二是农村地区推进的生态移民扶贫,这两个都是很好的出发点,但在城市和乡村推进过程中,我担心又一次对历史文化造成破坏。如果说上一轮的破坏是为了获得钱,那么这次破坏是为了把钱花掉。”


王凯建议,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乡村建设法》,现在有《城乡规划法》中对乡村建设的规定并不能真正细化解决我国乡村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来推动我国乡村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只有从法律的角度、宏观的决策上把它作为国家的实实在在的重大事件重视起来,这个事情才能落到实处。”


他透露,目前已经有一些两会代表、委员提过相关议案,不过,当记者问及该法案是否已经提上立法的议程,他有点无奈:“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只是有提案,还没有进入到立法的前期阶段。我觉得这是一个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事情。”



【视频】王凯谈乡村建设法


截至2015年,我们国家乡村人口总量是6亿,占总人口比例43%。农业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占GDP9%。人均耕地是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当前中国村镇的数量情况是:建制镇18000个,乡12000个,行政村58万个,自然村270万个。

(编辑:孙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