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降至12分钟 达历史最佳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文韵

2018-08-02 09:42

今天,市医疗急救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最新院前急救能级和保障水平。目前,市中心120急救车平均反应时间降至12~13分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居国内领先水平。全市拥有急救分站157个,正向3.5公里半径服务圈和3万人一辆救护车配备标准的规划目标稳步推进。2018年上半年全市出车40.3万车次,救治36.5万人次。 


 
近年来,上海市院前急救事业先后被列入市政府实事、上海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中。为全面提升本市院前急救的服务能级和保障能力,上海印发了《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的5项配套政策文件,从一体化管理、分类救护、队伍建设、网络布点、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的制度安排和指标设计。    


一,统一建设标准。加快全市急救基础与管理建设,以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为基本标准布局急救站点,按照“3万人一辆救护车”标准统一配备高性能底盘型救护车辆,建立信息化与便民服务平台。目前,全市拥有急救分站157个,平均每两个街道(乡镇)就设有一个,院前急救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二,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了覆盖中心城区所有救护车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病历的操作移动化、信息数字化和管理精细化,为提高急救质量与绩效考核效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开通了院前急救收费的移动支付平台,解决了老百姓对于院前急救收费只能通过现金支付的单一模式带来的不便。 

 
三,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推进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工作,一线急救医师待遇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人员不足与流失严重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急救医师队伍与服务水平得到了保障。全市现有院前急救医务人员910人,比两年前增加了近50%。其中,有109名医生是今年7月新入职的“新鲜血液”,他们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毕业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我市定向培养的急救医生。目前已连续三年、近200名毕业的定向培养医生进入急救体系工作,成为了补充本市急救医生队伍的稳定来源。人员队伍的稳定与壮大,保证了院前急救“战斗力”的不断提升与服务质量的优化。    


四,实行分类救护。为确保“120”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不受干扰,开通了“962120”康复出院专线,并为有送回家需求的市民提供预约服务,目前预约服务已覆盖到11个区。“962120”开通至今已有3个多月,业务高峰期预约率已经超过了75%,用车市民积极通过短信与微信反馈途径为获得的便捷送回家服务“点赞”,满意度超过了95%。    


五,加强急救装备建设。通过近2年对市政府“1+5”配套文件的切实推进,完成了新型急救用车的更新换代,全市逐年按计划增配高性能底盘救护车(目前已达到45%),确保了急救车的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与舒适性,更适合本市高强度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同时,急救车上新增了自动心肺复苏仪和楼梯担架,升级了监护除颤仪、呼吸机、可视喉镜和多功能急救包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急救操作的快捷度与精准度。全市急救车辆与设备配置的逐步完善与性能提升,从整体上提升了日常急救与应急救治的能力。


市医疗急救中心表示,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至2020年,本市将建成一个平面急救站点布局完善、立体急救门类齐全、硬件配置国内领先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一支与特大型城市运行保障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院前急救队伍;形成市与区一体化、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日常急救与应急救援一体化、陆上与水面空中急救一体化的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务模式,全面提升院前急救体系对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服务能级和保障能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实习编辑:韦舒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