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年轻血液进机关 群团组织下基层 沪群团改革试点工作见成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实习记者 朱书影

2016-08-11 15:19


85后的金山区妇联兼职副书记高燕峰,80后的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史逸婵,70后的静安区北站街道蒙古居委会妇联主席吴晓峰。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血液正在输入上海众多的群团组织。而这,也是上海、重庆在共青团、妇联深化改革试点工作中的成效。据了解,这两地试验的经验有望由点及面,中央深改组在去年11月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今年7月又发布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而全国妇联也改革在即。


群团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为解决很多群团组织脱离群众的问题。此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与娱乐化”使群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进而威胁到党群众基础的巩固。而改革之后,这些群团组织将深入基层,更好的服务群众。因此,在社会主体多元性增强的背景下,推动群团组织回归“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成为群团改革首要目标。


去年12月,上海群团改革拉开大幕。以上海市妇联为例,在机构人员配备方面,妇联班子人数不减、结构调整。机关编制精简,但挂职干部和志愿者人数不少于精简的编制数,确保工作力量不减。通过“减上补下”充实基层专职群团干部,强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妇女工作力量配备。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改革要求群团领导班子结构实行专挂兼相结合,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选拔群团干部。”目前,市妇联机关精简30%编制,精简出的19个编制中,有5名下沉到区县,14名到街镇,特别是常住人口中女性人数多、家庭户数多、地理位置相对远郊或城乡接合部,且社会组织发展薄弱、镇管社区较多的街镇。

而以区县共青团为例,虹口团区委联合工会妇联致力于在街道、网格片区、园区、楼宇、重大项目工地等均建立群团基层服务站(点),打造“1+8+38+X”的群团基层服务网络体系。“1”就是位于柳营路35号的虹口区群团工作服务站,“8”指8个街道基层群团工作服务站,“38”指街道网格片区基层群团服务点,“X”指园区、楼宇、重大项目工地的基层群团服务站。

团市委书记徐未晚还曾在采访中提到互联网+共青团格局的时代意义:“因为今天是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对于互联网几乎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有人说手机是第四个器官,所以我觉得如果今天共青团的改革没有互联网的因素的话,肯定是不能够称其为一个适应青年发展的一个改革,我们还会用互联网的方式新技术手段来改进和推进团务工作的流程,类似团费收缴、类似像团籍管理等等。”

群众团体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全国总工会和团中央的改革方案推出后,妇联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内容,以此来更广泛地凝聚、联系和服务群众。

(编辑:方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