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刚结束的南海会议有那么重要吗?外交文件你真看懂了吗?

环球交叉点

特约撰稿人 康霖

2017-05-26 12:16

近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和第21次联合工作组会,以及中国—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同期举行。


5月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


5月19日中国—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



在经历了近年来南海问题的急剧升温以及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闹剧之后,中国和东盟各国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就南海争议进行磋商实属不易。从这两个会议会后的信息发布来看,有关各方在会谈中就南海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和友好的交流,并且分别审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以及中国—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职责范围》两份重要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两次会议可谓是成果丰硕,进展喜人。如果进一步对这两个会议进行逐项评估,不难发现还传递出不少积极的信号:

一 、


“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达成和中菲双边磋商机制《职责范围》签署意味着中国多年来在南海问题上所一直推动的“双边、多边”两线协同目标已初具雏形。众所周知,南海问题不是中国和东盟十个国家的争议,而仅仅是中国和菲律宾、越南等少数国家间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一直主张在处理南海争议时,要“区分主次、甄别你我”。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政府才会提出“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一处理争议思路一直无法得到完全落实,甚至经常出现“只能靠一条腿走路”的无奈。然而,此次系列会议却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和个别争端国间的双边、多边磋商完全可以相互兼容、并行不悖,这两种机制的同时开启也为今后妥善处理南海争议上了“双保险”。


东盟十国


二、


中国所一直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迎来了实施的战略机遇期。客观而言,这两个会议会后所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会后发布的新闻稿也十分简洁。然而,正是在这么简短的信息披露中,却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点睛之笔——“海上务实合作”。这其中,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上出现了2次,而在中国—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会议上则是通篇出现了多达5次之多。由此可见,参会各国对于推进双方海上务实合作的急切程度。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力主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主张,却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得不到菲律宾等国家的积极响应。然而,本次系列会议的成果却表明,这些国家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积极转变,开始转而接受并呼应中国的政策主张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菲律宾杜特尔特在去年12月的一个公开场合中就表示,希望能与中国共同分享南海争议海域的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本次会议可谓是遂了有关各方的意愿,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造就一个共同盈利的双赢局面。



三、


“南海行为准则”的最终达成依旧“路漫漫而修远兮”,需要“中国和东盟各国上下而求索”。“南海行为准则”的前身是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了签署这样一个相对更为简单的《宣言》,中国和东盟各国从1999年起正式开始谈判,一直到2002年才最终顺利签字画押,这期间整整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由此可见,作为比《宣言》更为复杂、敏感,更加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准则”,它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一定不会亚于《宣言》。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本次会议的总结中才会提到,框架文本是整个磋商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各方将继续以建设性的态度推进磋商工作。由此可见,“阶段性”才是对本次会议的最佳阐释。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出席会议


无论如何,此次中国—东盟南海问题磋商谈判双、多边系列会议可谓是开了近年来的一个先河。有了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开局,自然可以有更多的憧憬。让我们期待今年下半年的系列外长会议和领导人峰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特约撰稿:康霖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左禾欢 曾小真)

关注《环球交叉点》公众号
下载看看新闻Knews客户端
每周一至周五 19:00 @KNEWS24
每周日08:15 @东方卫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