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远离电离辐射伤害 十院脊柱穿刺定位技术升级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霍云

2017-12-09 11:54

为了提高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精准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穿刺体表定位器”,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手术效率,为促进外科手术操作的均质性、降低X线引导穿刺带来的电离辐射损伤奠定了基础。而在今天召开的“同济脊柱微创高峰论坛暨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学习班”上,十院又一次推出了“黑科技”——超声引导下的脊柱穿刺,将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定位技术升级到了3.0版。



今天的峰会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刚接受完微创髓核摘除术的陈女士,她以亲身经历体验了超声引导脊柱穿刺带给她的惊喜。陈女士今年56岁,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四处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突如其来的椎间盘突出就将她击倒了。由于局部压迫很厉害,陈女士的症状十分显著,几乎丧失了正常行走的能力,手术摘除髓核是目前唯一有效的疗法。可一想到微创手术要反复“照光”确定穿刺的路径,她心里就直打鼓。没有别的原因,而是她的白细胞计数一直偏低,若手术时再“吃光”几十次,她和家人都担心身体会吃不消。而要是不“照光”,就只能用传统的开放式术式,这样的创伤就太大了。幸运的是,陈女士成为了申城首批超声引导穿刺定位的尝鲜者。超声波不会带来任何电离辐射,而在成像和引导的精确度上却不亚于X光。在手术台上趟了一个多小时,手术就顺利完成。更让她惊喜的是,术后从麻醉中醒来,她发现自己就已经能下地行走了!微创精准手术的威力可见一斑。


传统穿刺引导定位的种种缺憾


与其他外科一样,目前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也是“精准化”和“微创化”。传统的脊柱手术往往创伤较大,恢复比较慢,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目前脊柱外科领域大部分疾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来治疗,并且能获得不亚于传统手术的疗效。


微创手术对患者的益处显而易见,而对操作者——外科医生来说则是一种考验。为了减小损伤,手术切口自然须控制在一个较小的尺寸内,因此手术的操作部位无法充分暴露。稍有人体解剖与生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脊柱是人体重要的“通信枢纽”,方寸之间集中了大量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手术操作时若辨识不清,极有可能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难以承受的后果。因此,精确的“导航”是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取得预期成效的先决条件。


怎样才能在不切开或少切开皮肉的情况下窥见深部组织脏器的精确位置呢?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能够穿透人体的X光。事实上,最早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引导的就是X光。但是,X光是一种电离辐射,一次手术需要暴露在X光下数十次,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出于减少乃至消除X光引导穿刺负面效应的考虑,十院脊柱外科在科主任贺石生教授领衔下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表穿刺定位器——基于人体解剖大数据的纯机械式定位器使用成本较低,既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又有利于医生操作熟练度的快速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是,对于局部骨骼以及韧带组织退行性病变比较严重的患者,定位器的“通用性”仍有待提升。


特制超声探头精准定位无辐射


怎样引导穿刺才能同时实现“无辐射”和“高精确”两大目标呢?十院脊柱外科此番在沪上率先使用超声引导穿刺技术。


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超声是一种机械波,其本质就是一种振动,只不过其频率超过了人耳所能感知的范围,故名“超声”。超声波不会带来任何有害的电离辐射效应,其安全性已为多年的临床医学实践所证实。但是,超声有一个缺陷,一旦遇到骨骼或含有气体的脏器(如肺、胃、肠等),超声波束就会大量反射无法穿透,所以按照一般观点,骨骼和含气脏器不适用超声检查。


此番十院启用的超声定位器不同于普通的诊断用超声,而是采用了特制的探头,其微小而精密的结构可以通过椎间孔这样的微小孔洞“窥”见其下的解剖结构,从而引导医生实现精密、安全的操作。 在超声导航引导下行脊柱微创手术,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放射线暴露,真正做到了脊柱外科的“精准”与“微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霍云 供稿:金恒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