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

视频 | 向更高质量再出发⑤:一张“网”护住碧水蓝天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瞿轶羿 戴晶磊

2018-06-01 18:00

这是长三角平常的一天:



安徽芜湖的这家企业,将成捆的秸秆放入粉碎机,它们将被做成有机肥料;



江苏吴江的周阿姨,在家门口的小河里洗着莴笋,这是她今天午餐的食材;



上海浦东的陈先生,沿着滨江跑步道锻炼,一路风景、一路生态。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些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五年来长三角在区域环保共商共治方面所作出的共同努力。



2013年底,一波盘桓长三角地区长达9天的空气污染令人难忘。也正是那波污染,让三省一市决心携手建立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很快,一个专门研究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建立,它的触角延伸到了港口码头、工厂企业和机动车检测中心。这其中,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被视为防控大气污染的重头戏。上海市环境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黄成告诉记者,从上海包括长三角的空气质量的现状来看,还是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浓度的水平。环科院希望推动汽车企业做进一步的改进,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被汽车船舶尾气和工业生产过程“污染”的滤片,会用铝箔封存,从各个检测点送去实验室。由此分析得出的大数据,是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决策依据。上海市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莉说,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造成这个污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不同的根源它的贡献是有多少,都需要科学的数据来梳理和回答,只有这样,相应的后期管控政策,才能水到渠成地出台。正是参考这些大数据,三省一市建成了区域机动车环保信息服务平台,对区域高污染车辆实施限行执法,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超过322万辆。

大气污染的另一源头是船舶排放。而长三角恰恰又是我国江海联运最发达的地区,船舶尾气排放构成了区域pm2.5的主要污染源。为此,2015年底,长三角水域划出了联防联控区域,规定所有进入控制区的船舶,都必须使用低硫燃油或直接接入岸上电力。



上午9点,载有8500多个标准集装箱的长宝轮缓缓停靠洋山港。经过安全检查,码头工作人员将船上放下的两条电缆接到岸上专用配电箱。随后,这艘十万吨级的货轮关闭了发动机。陈勇是上港集团上海冠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的电力主任。他告诉记者,这个吨位的船只,用岸基供电24个小时大概消耗2万度电,如果用船上的油,则要10吨左右。

一小时后,另一艘载有207个标箱的货轮“集海之源”靠岸。海事执法人员登船采集燃油样本,放入快速检测仪。两分钟后,燃油硫含量结果出来了。上海港对于船舶靠岸期间使用燃油的硫含量要求上限是5000ppm,“集海之源”号采集的样本含硫量59ppm,符合要求。两年多来,像这样的执法检查每天都持续不断。上海市环境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黄成说,一艘船的污染物排放量大致相当五十万辆小汽车的排放,因此船舶的排放控制非常重要,这也是区域联防联控的一个很好典范。洋山港海事局副局长杜羿卓告诉记者,从同比数据上看,洋山港空气中2017年的二氧化硫含量比2016年下降了30%到50%,排放控制区政策的绿色红利正在初步显现。



“联防联控”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共享预报信息。在长三角3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环保观测点,昼夜监测着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并同步交换、接收区域大气的最新信息。淳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郑文婷介绍,观测点在PM2.5、臭氧、氮氧化物监测上实现了数据共享。



每天下午两点,三省一市预报员会准时坐到电脑前,参加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报视频会商,这一机制运行至今已有4年。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说,因为PM2.5不会只在一座城市出现,它是在连片的城市出现的共同污染,而且它的污染态势还会发生迁移转化,这些都需要在区域层面上来进行共同的研判。

除了联合会商、联合预报,三省一市还强化了联动执法,共同为南京青奥会、G20峰会等重要活动提供专项保障服务。美国环保署气候与国际合作处处长艾戴尔说,大气污染没有边界,一个省的空气污染会影响到另外一个省的空气质量,取决于风往哪个方向吹。因此如果要在这个区域控制空气污染,那么区域化合作就尤为关键。共享信息、定期会商、分析来源,这些都非常重要。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柏国强也认为,长三角三省一市充分履行和落实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自我加压、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已经成为整个污染防治协作不断深化、滚动的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体系。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四年间,长三角交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区域2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67微克,下降到2017年的每立方米44微克,降幅超过34%。而上海2017年pm2.5平均浓度更是降至每立方米40微克以下。

这套行之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也被迅速复制到区域水污染治理上。



泖甸是上海最大的自然村落。4月,正是茭白插秧的时节,除了关心乡亲们的农事,泖甸村村支书周新华心头还有个牵挂。作为泖甸村河长,流经村口的太浦河及其支流,水质有没有异常、沿岸有没有违规排污,都归周新华管。

虽说是管,但落到肩头更多的是责任。对于这一点,老周和远在64公里外太浦河另一头的村级河长沈金泉都是心知肚明的。沈金泉是苏州吴江区叶家港村党委书记,每天吃过午饭,他都要去管辖的太浦河河段两岸走一圈,这一习惯多年来雷打不动。他告诉记者,假如你把这个水没有治理干净就放到下游去,那影响的就是成千上万,甚至是上百万、几千万的人,所以他感觉自己的责任很重大。



太浦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承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涝水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西起东太湖,穿越江浙两省,到上海青浦区后与泖河相汇、流入黄浦江,全长57.17公里。太浦河在江苏境内的40多公里都在吴江区。上世纪末,随着苏南一带经济发展,居民枕河而居,厂房沿河而建,渐渐地,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场。吴江区太浦河工程管理所支部书记包晓勇边巡河边告诉记者,有的企业没有遵循法律法规,有可能趁我们不备的时候往河里偷排,而这些直接导致了对水体的污染。而上游漂来的垃圾、废水,也让下游难以招架。周新华说,上游晚上漂下来的污染物会在泖甸村境内的一个前滩上搁浅,而大型打捞船根本无法靠近,清理难度很大。

2014年7月12日,吴江环保部门接浙江通报,称在太浦河下游饮用水源地水源中,检测出锑含量略高于限量标准。锑是一种应用于化工、电工领域的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环境生物都具有毒性。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立即责令沿岸相关企业停产。吴江区环保局党组成员宋雄英回忆,由于是与印染行业有关的污染,环保局要求辖区内76家从事这一行业的印染企业全部停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亿。显然,这种被动应急的方法代价很大,治理水环境,主动作为、联防联控才是出路。

锑超标事件发生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很快发布了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接着2016年,沪苏浙又共同签署了针对太浦河异常情况的联合应对工作方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良保说,这个工作方案对水质的监测、信息的共享、应急的管控都做了具体的安排,严格按照应对方案来进行联动。

然而到了2016年底,随着太浦河下游为上海西南五区670万市民供水的金泽水库正式投用,共治太浦河又面临新课题:于下游上海而言,太浦河是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高;而对上游江苏来说,这只是条泄洪通道,只需要符合农用水标准即可。要确保下游水质,上游就要调整产业结构、牺牲经济发展,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吴江区环保局党组成员宋雄英希望,作为享受成果的下游地方政府,应该给做出牺牲的上游地区一定的生态补偿,因为上游地区为了保护环境,确实有上百亿的投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童春富也认同上海通过经济补偿,帮助迁移上游污染企业的做法。他认为不仅仅是太浦河流域,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水、大气、生物,都必须要通盘来考虑、协调一致。

其实在喝水问题上,三省一市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比如,横贯东西的长江及其支流是沪苏皖的重要水源地;跨越苏浙的太湖每天要向沪苏浙输送近800万吨原水;而浙江水源地千岛湖,六成水量又来自于安徽。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背景下,“上游要发展、下游要保护”的呼声该如何兼顾呢?在探索与磨合中,新安江样本给人启示。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六股尖,是安徽省第三大水系,同时它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入境河流。别看现在两岸风景如画,7年前,这幅画卷上却颇多“污点”。新安江海阳段打捞队队长詹国强告诉记者,现在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段内江面的保洁工作,而过去至少需要一天。变化的背后,是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发挥的作用。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至今已有6年。简单说,就是约定每年中央出资3亿元,皖浙两省分别出资1亿元,共同保护新安江。而水质如果一年里全部达标,则浙江的1个亿补给安徽;如果不达标,则由安徽补给浙江1个亿。尝到甜头后,2015年,浙皖两省启动第二轮试点,各自出资额增加到了2亿元。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贺泽群说,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有很多配套的体制、制度安排,经历了六年的不断完善。具体到落实上,安徽把黄山单列为生态保护地区,除了调整产业、涵养水体,还在沿岸乡村开设了“垃圾兑换超市”,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烟盒换日用品等方式,鼓励村民自觉回收垃圾。运作至今,一个超市每月的垃圾回收量,相当于三名保洁员的工作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催生出绿色经济。有机茶叶、生态泉水鱼,让村民们赚得盆满钵满,也更坚定了自觉保护水环境的决心。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村民余欣荣告诉记者,村民的鱼基本销往上海,今后还希望把这个鱼销售得更远。

目前,皖浙两省已打算启动第三轮试点,突破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让“共治新安江”模式更加可持续。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王以淼说,第三轮试点会更注重产业帮扶。比如浙江的一些产业,哪方面有优势、可以帮助上游地区来发展的,就输送到上游去。不是光在保护上互相帮助,在经济发展上也一定要互相帮扶。这个是上下游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应该达到的目的。



自2016年启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以来,2017年,新安江水域内所有333条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三类及以上的达270个,较2015年全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劣五类断面也减少到4个。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长三角环境共享共治,依旧任重而道远。

2018年,长三角的“环保任务清单”上,还有许多共性问题有待联合攻关,还有许多重点难点呼唤精准施策。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深,抱团前行、步调一致是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老百姓的靠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瞿轶羿 戴晶磊 编辑:范饱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