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视频 | 正面交锋!中西学者就中西模式展开“世纪之辩”

这就是中国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6-18 09:37

福山:“大家知道,我提出过历史的终结。意味着就是要过渡到对于权力的限制。”


张维为:“我认为不是历史的终结,可能是历史终结的终结。”


福山:“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有一个中国模式,另外一方面有一个叫作自由民主模式。”


张维为:“我们的眼光已经超越了美国模式,超越了西方模式。”


福山:“中国政治制度上缺乏对下的负责,向下的负责制最终要靠自由选举来实现。”


张维为:“中国人今天探索的问责制范围要比美国这种问责制要广的多。”


……



2011年6月,张维为教授和弗朗西斯·福山进行了一场被一些学者称之为“世纪之辩”的辩论。简单回顾当时辩论讨论的主要的内容,张教授认为这些内容实际上还在影响,以后也会继续影响我们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辩论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尖锐的政治问题,比方说民主还是专制的问题、问责制的问题、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未来问题、中产阶级的政治倾向问题、西方民主的未来问题、民粹主义问题、世界的文化会不会趋同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长期的影响中国、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福山先生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大家,凭借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举成名。他的基本观点很简单,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最高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终结,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崩溃似乎印证了他的观点。所以当时《文汇报》和上海春秋研究院邀请他来,希望他谈谈国际秩序中新型经济体的作用,然后和张教授进行一场对话。



福山抵达辩论地点上海文广大厦休息室后,说自己今天想谈谈中国模式。坦率地讲,大家有一点点惊讶,因为这跟原来给他的题目不完全吻合。但是这些年来,西方话语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非常之深,特别是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法学等。在与福山进行辩论之前,张教授也看了一些中国学者和他进行的对话和讨论,觉得那不是对话,更像是“汇报工作”。我们一些学者关心的是中国哪一天才能达到美国的民主和法治的水平,张教授称之为弱者的心态。这种弱者心态使西方很多学者到中国来如入“无人之境”,就像美军入侵伊拉克一样,所向披靡,他们在任何问题上都可以发表意见,他们已经都被看作是专家的观点、名家的观点被广泛的转载和引用。张教授觉得这种局面应该走向终结了,所以他对在场的《文汇报》负责人轻轻地说了一句“给他一点中国震撼吧”。



当然,双方都保持了必要的礼貌和互相的尊重,但观点分歧非常之大,辩论是激烈的,但不失理性,应该说这场辩论已经成了中、西方学者就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进行的理性对话和正面交锋的一个经典。


(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