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跨越大洋的世纪之恋:第一批中国人到达古巴170周年纪念活动在沪举办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师玉诚

2017-05-31 19:42:34

1847年,大洋上的三角帆船桅杆微微晃动,满船的华工望着海平面上逐渐出现的陌生陆地,他们不知道自己即将经历的是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7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大洋的另一端——上海,以友谊的名义纪念这些中国-古巴人。他们与古巴人民一起劳作,一同抗争,在异乡的土壤撒下了自己的血与汗,勾勒出中古人民的一缕独特血缘。



地铁人民广场站音乐角突然响起一阵充满热带风情的和弦。来往的人群被音乐所吸引,纷纷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第一批中国人到达古巴170周年”纪念活动就在这城市中心的地铁站拉开帷幕。古巴驻沪总领事李兹培女士款步走到舞台中央,宣布活动开始并介绍来宾。



古巴共和国驻华大使米格尔·拉莫斯介绍了中国劳工在古巴的移民史:他们融入了古巴的文化与社会,拥有了中国与古巴民族文化的双重身份认同。他们与古巴人民并肩战斗,反抗殖民统治。这正是中古人民无法割裂的亲缘。大使先生强调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两国关系历久弥新,正在多领域不断深化,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坐在前排的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手持白玫瑰,追忆他们不一样的青春。这些老人正是上世纪60年代第一批赴古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恰同学少年,他们远渡重洋,为中古友好再次写下厚重的一笔。



留学生代表程一平、王书林两位先生给大家带来了中西双语的何塞马蒂诗选。“我种一朵白玫瑰花……为了那真诚的朋友。”朗诵者的声音梗介多气,顿挫而坚决。



白玫瑰在古巴象征着纯洁和友谊,这正是古巴人民深深的诚意。“当我长眠于异地,没有祖国,但也不是奴隶。”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的诗作气象慨然,而他的中国战友们已经长眠于棕榈树下,把炎黄子孙的钢筋铁骨献给了他们挚爱的异国热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师玉诚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