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献演上海国际艺术节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滢

2016-11-01 21:28


今明(11月1日与2日)两晚,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在美琪大戏院上演,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奉上最新力作。


这已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第五次赴沪。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有幸在上海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带着当时新创作的剧目《范进中举》,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    久违上海舞台69年后,晋剧再度唱响上海滩,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被上海的戏曲同行誉为"玉雕白菜"。时隔两年后的2007年,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又带着新编晋剧《傅山进京》再次轰动了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4年,太原市        晋剧艺术研究院再次带着新编现代晋剧《上马街》三度来沪,成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又一亮点。2016年5月,国家艺术基金宣传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晋剧《傅山进京》全国巡演再度来到上海,上海观众用他们独有的热情欢迎着这位远道而来的晋剧朋友。今年11月,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将第四次献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也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第五次赴沪演出。11年间,是上海这个海派文化艺术的大舞台创造了晋剧与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最好机会,提供了展示晋剧艺术、宣传山西文化的广阔平台。            



由一位女老生来演清朝戏本身就是一大亮点。有"晋剧第一女老生"之称的谢涛,首先是阅读学习大量史料,结合历史思考人物,再反复研究剧本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寻找于成龙这一常态"廉吏"形象之外,做为一个"人",他对一些小事情不纠结,能屈能伸,是个有毅力、有智慧,有大胸怀的士大夫;他凌驾于众贪官之上,品性高洁,对百姓温情爱护、"智赚蠹吏"为民除害的智慧果断,以及劝说归附时舍生取义的英勇超然……这些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最终如何用舞台语言表现,必须靠演员自我创作完成。音乐唱腔设计在核心唱段中,对于黄泉路上再饮一口酒、对仆人的安抚、对百姓的安抚、对巡抚,甚至对对立面人的心里话……这一系列表白分明是用四段唱来表现,而实际由"平板"、"介板"、"二性"、"散板"直至"流水"仿佛一气呵成,既酣畅淋漓,又慷慨激昂,将于成龙朴实为人,"廉"、"能"并重的廉吏光芒和人格魅力推向更高的境界。


谢涛从之前创作的《范进中举》到《傅山进京》《烂柯山下》,由她塑造的的晋剧"老生"形象深入人心。此次扮演的"于成龙",谢涛也可谓驾轻就熟,浑厚的唱腔,举手投足间既有文人的儒雅,也有官员的气度。一个女人演清代男人戏,本身就是一个难啃的骨头。首先,舞台扮相就是一个顾虑,因为清朝男子发饰都是前额剃光,脑后留着长辫。而谢涛的一头披肩秀发已陪伴她多年,但为了在舞台上能够更形象的塑造好于成龙这一人物,谢涛含泪剃发。谢涛将于成龙这一贤吏、能吏、勤吏,通过一介布衣之身演绎时的感情充沛,将一个有别于已在舞台上呈现的廉吏于成龙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掌声雷动。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