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

视频 | 苦心研究8个月,他做出“如假包换”的“戴森”

案件聚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敏佳

2020-08-22 23:40:26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2016年,戴森发布了吹风机


2、2017年,在广东做生意的福建人方某,买了一台,但他不是用,他是拆。他拿着这台吹风机,回去拆得稀碎,苦心研究了8个月


3、2018年4月,方某和合伙人谢某注册公司,买了条生产线,开始制作假的戴森吹风机,短短8个月,销量1350万元


4、2018年12月,上海警方把他们一窝端了


5、2020年7月,上海浦东法院不仅给这伙人全部判处实刑,更是开出天价罚金——已判决的35名被告人罚金共计1008万元


先简单介绍一下主犯——方某和谢某,两人是莆田老乡,都是美容小家电行业的老手,都做过吹风机产品,但因为不赚钱,所以就开始做假货,哪个卖的好他们做哪个,做的东西形似八分,神似四分,最后打了“海外代购”、“积分换购”、“仓库甩货”等名义被不明真相的消费当正品买回家,曾出现过用着用着烧起来的安全事故。



法院一审判决:


方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金500万


谢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160万




但他们并不是重点,今天想说的是这起案件的从犯。其实这些从犯,大多都是年轻人,也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的工作很简单,每天重复机械的劳动。

接好电线——传给下一个——装上外壳——传给下一个——贴上标签…………


但就是这样,这些工人,包括厂房看大门的,都被浦东法院判处了实刑,无一适用缓刑,有期徒刑一年半起。也是就是,这些工人都要去蹲大牢。



 

其实他们当中很多人,知道或者隐隐约约清楚,自己做的东西是违法的,但却没有在意,觉得自己只是个打工的,做的活和隔壁工厂的同乡一模一样,就是老板被抓了,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普个法:


根据警方调查,方某和谢某成立这家公司,就是为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根据法律法规,这种情况下,犯罪行为就被定义为个人犯罪,而不是公司犯罪。

 

上海浦东法院知产庭副庭长、该案审判长倪红霞表示,近年来,假冒注册商标犯罪集团化、规模化的趋势明显,一些犯罪分子的制假售假行为已形成产业链。假冒的对象涉及知名化妆品、服装、小家电、酒等多个领域。上海浦东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不断加大对侵权假冒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平等保护中外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敏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