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视频 | 科创·上海⑤AI诊断助手 筛查一张胸片只要0.08秒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 记者 燕晓英 楚华 姜涛 刘宽漾 朱晓荣

2018-05-30 10:20

“我们这里的医生平均每天要诊断500到600例患者的医疗影像,每一例患者影像的诊断都必须要精准。”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梁凯轶用“高压作业”来形容自己和同事们的工作状态。



在筛查本院患者的医疗影像的同时,放射科医生还需要远程诊断嘉定区各个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影像。全区6家区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影像,通过平台上传至嘉定区中心医院影像诊断中心,由中心医院的医生们进行远程诊断。


“这是我们的新助手,它还不能独立诊疗,但是它看片子的速度超级快,以前没办法想象的。”梁凯轶这样介绍医生们的新伙伴“DR智能诊断助手”。这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由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它可以帮助放射科医生智能阅片,诊断一张胸片只需要0.08秒。随后,它会将患者影像分类,传送至医生的诊断系统。


在医生办公室的电脑里,诊断界面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DR智能诊断助手的判断结果。它会把初筛的影片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大类,绿色的标识代表正常,而橘色的标识提醒医生这可能是一张存在问题的患者影像。

“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合理分配诊断时间,优先诊断异常的影像。最为关键的是,诊断的精准度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梁凯轶这样评价DR智能诊断助手。

“医科学生”的“打怪”之路

那么,DR智能诊断助手是如何实现精准的诊断分类呢?

郑介志,是DR智能诊断助手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之一,他习惯用“学生”这个名词来介绍DR智能诊断助手。


医院里积累的病例,就是DR智能诊断助手的学习材料。五个月的时间里,DR智能诊断助手已经学习了近20万张DR影像,最初,它只“认识”8中疾病的影像特征,而现在,它已经可以精准读取14种疾病的影像特征。这也就意味着,DR智能诊断助手的诊断也越来越精准。

DR智能诊断助手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能力,也给郑介志和团队成员们惊喜。

“在训练的时候,我们只是‘告诉’它一张胸片里面存在什么问题,但没有告诉它这个病灶的具体位置。但是,在学习了大量的胸片之后,它就可以自己把病灶的影像特征找出来。”

尽管如此,DR智能诊断助手目前还处理临床试验阶段,尚不能在医院落地推广使用。人命关天,DR智能诊断助手还需要继续学习,尽可能减少初筛的漏诊率。


DR智能诊断助手的“娘家人”、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周翔表示,从目前人脸识别在各领域的运用情况来看,只要有足够的数据训练,机器就能够达到超人类的精准度。但是,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中的运用,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周翔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解释:“DR胸片中所包含的疾病影像特征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也就意味着机器需要大量专业标注的数据来学习。麻烦的是,这些数据没有统一标准。”

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如果A出版社和B出版社的教材存在差异,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无所适从。现在机器就是一个学生,而诊断标准很多时候是有个人特征的,它依赖于医生的经验,这样一来机器就糊涂了,到底该依从哪个标准呢?”

接下来,科研团队需要与医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医生的帮助下获取精准化标准的数据加强机器训练;还需要真正让机器落地,融入医生的工作流里面,接受医生临床检验。

自主知识产权医疗器械“接地气”

2017各种风口此起彼伏,没想到最大的独角兽是在医疗领域,并且发生在A轮——联影医疗估值达到333亿元。

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医学科技领先、高端医疗服务业发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的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毫无疑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将会是一股助力。


去年,联影生产的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磁共振成像仪(PET-MRI)落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从事核医学的工作已经有20年,他亲眼见证了核医学科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2008年,中山医院引进了第一台复合成像设备SPECT-CT,核医学的影像诊断也因此实现了新的突破。而现在,PET-MRI的应用,给石洪成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这是一个黄疸梗阻的病人分别用PET-CT和PET-MRI拍摄的影像,一个成像模模糊糊,而另一个诊断掷地有声。” 石洪成找出他刚刚做出诊断的病人影像,来直观展现PET-MRI的成像优势。

他介绍,PET-MRI对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肝脏、前列腺还有脊柱之类疾病的诊断,有其特有的优势。PET-MRI巧妙地将分子成像功能与核磁共振成像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跨界融合”的影像,可以在对疾病定性的同时,实现对病灶的精准定位。

另外,相较于其他器械,PET-MRI成像分辨率以及灵敏度明显提高,这也意味着患者在采集影像时所注射的显像剂可以明显降低,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也随之大幅降低。

这台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打破了该领域国内市场被外资垄断的局面。与进口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相比,国产设备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后继技术支援也更方便。

在中山医院PET-MRI的控制室里,上海联影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每天都驻扎于此,配合核医学科医生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技术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实时的反馈、处理。


“我们以往用使用进口的大型医疗设备,提出来的很多理念、想法,对对方很难帮助我们实现。但是现在,我们会把我们遇到的临床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传递给设备提供方,那么他就会根据我们的需要量身定做出各种解决的方案。”石洪成点出了这种合作的优势。

借助国内最尖端医疗团队的力量,国产器械在临床检验中不断优化,以此达到医院、企业双方合作共赢的效果。

医疗已经成为“上海服务”的一张名片。除了传统优势之外,科技正在助力医疗服务向着更精确、更高效的目标迈进。从网络预约挂号平台、远程诊疗,到高尖端的医疗影像器械,再到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科技创新正在改善就诊环境,提高诊疗效果。
未来,一步步走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燕晓英 楚华 姜涛 刘宽漾 朱晓荣 编辑:爱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