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与世界对话: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罗思义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彬 左禾欢 金一鸣

2022-10-19 12:34

在踏足中国之前的20多年里,他分析中国经济走势。上世纪80年代,他就断定,中国经济改革将会取得巨大成就。


200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任职,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


他喜欢中国古代诗词,最爱李白。


他就是罗思义。



本期对话嘉宾


罗思义 John Ross


英国学者、经济学家


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


曾任伦敦市长经济顾问


日前,罗思义接受东方卫视记者专访。


·谈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记者:去年,《美国事务》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世界的“巴西化”》,以应对新冠为例,探讨西方社会内部的结构性趋势:急剧扩大的贫富差距,导致本应服务大多数人的国家机构只保护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文章认为,唯一的例外是中国。过去40年,全球都在经历倒退,唯一的例外也是中国。在您看来,中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罗思义:这要归功于中国的体制。尽管此前也有其他成功的经济体,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体制结构,取得的成就独一无二。


回看新中国成立时,几乎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专家安格斯·麦迪逊计算过,1949年,中国人均GDP只略高于埃塞俄比亚、蒙古等十个国家。而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归根结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是起效的。它是市场经济和国有经济的结合,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


而且,中国的制度能让全体人民受益。这意味着,中国不会发生那种美国式的政治混乱。在美国,虽然也有经济增长,但大多数民众没有受益。特朗普选举失败后,美国还发生了国会山骚乱事件。


总的来说,中国的特色制度是帮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记者:您提到制度是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我想另一个助力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全球化。20年前,中国克服困难,加入世贸组织WTO。20年后,中国已然成为倡导全球化的旗手。您如何解读这一变化?


罗思义:因为中国在这个框架中的表现是最出色的。要知道,WTO的规则不是中国定的,是美国定的,对美国更有利。但就是在这样的框架内,中国的表现比其他任何国家都优秀,取得了最高速的经济增长。


现在美国有一些人说,当时就不应该让中国进WTO。他们当时也没想到,中国入世后的发展会这样成功,现在美国觉得自己吃亏了。


事实上,全球化对每个国家都是公平的,规则都一样。中国也不是唯一从中受益的国家,韩国、新加坡等等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当然,中国确实是获益最多的,那是因为中国的政策逻辑最符合这一机制。


美国现在意识到了问题,他们想要尝试改变规则。但世界不是这么运转的,其他大部分人并不想改变规则。



记者:许多国家从全球化中受益。但现在我们也发现,所谓“脱钩”言论又甚嚣尘上。如果全球化离开中国,会发生什么情况?全球经济结构能承受大规模“脱钩”吗?


罗思义:我不太同意这个问题的前提。我认为“脱钩”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


举个例子,“脱钩论”中最典型的一件事,是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事实是,中美并未因此“脱钩”。


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就从这个时间点来看,之后中国对美出口依然增长,年度增幅约650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年度增幅约120亿美元。



究其原因,中美两国经济互补。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它有大量的高科技产品可以出售。而中国,现在不再生产低端产品,也进入了更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相较美国当然还有差距,我们暂且将中国的主攻领域称为“中等高科技”或“初等高科技”。所以,中美双方是非常互补的经济体。


绝大部分公司和消费者都不愿意盲从美国政府的想法,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现在虽然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新冠疫情影响犹在,但这个贸易量的降幅比起世界大战要好多了,我们不应夸大“脱钩”的程度。


退一万步说,就算发生“脱钩”,中国也是最有办法应对的。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快、规模大。倒是对小国来说,“脱钩”会有大问题,它们本国市场规模有限,根本没法实现经济效益。


记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到建立印太经济框架(IPEF),再到七国集团共同推动的发展倡议,美国正在逐渐抛弃WTO的游戏规则。您认为,这些做法是基于全球化的理念吗?还是遏制中国的小圈子游戏?


罗思义:大多数国家都不想退出WTO,美国在这方面是孤立的。诚然,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经济体,但它并不是世界经济的唯一主导。


如果你用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来评估美国的经济情况。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份额为40-50%。现在,这一数值不足20%。


所以就算美国想“去全球化”,想“脱钩”,但其他大部分国家不想,它们更专注发展。比如印度,虽然和中国比还有二三十年的差距,但发展势头迅猛。欧洲对美国退出WTO的想法,也无意跟随。


所以,与其讨论“去全球化”,不如说是美国想退出全球化,而非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美国才是真正的孤立。



记者:我们看到,基辛格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明确表达了对大流行病可能影响全球化进程的担忧。乌克兰危机也再次加深对全球化终结和世界变革的担忧。您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些担忧?


罗思义: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分清楚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毫无疑问,全球化是世界上的主导趋势。举例说,从1945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阶段,这里有六十多年的上升扩展期。中间或许有起伏,但基本结构性的趋势是上升。


目前,的确有消极因素的影响。美国还没有真正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还有不少国家受到疫情的困扰。但你要去分辨,这是否是长期影响。


从成本效率和劳动分工的角度看,全球化有着巨大的根本性优势,它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谁退出全球化,必然会遭受灾难性的后果。


举个例子,我们回到1945年,当时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但随着它退出全球化、转投国家保护主义,它的发展遭遇重挫,渐渐沦为中等收入经济体。


记者:眼下,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2021年9月,中国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核心议程。您对此如何评价?


罗思义:很多国家想要发展。它们不想被卷入大国的紧张关系,不想掺和到美国制造的一系列事端中。


比如在过去20年中,美国一直试图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我曾在有关会议上发言说,南海不会出现大危机,因为周边国家并不想卷入军事对抗和地区紧张。他们更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不希望受到干扰。


现在情况同样如此。大部分国家在想什么?他们想从疫情中恢复,他们不想卷入这种大国对立。


就拿我所在的欧洲来说,欧洲还没有完全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现在又因为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政策,被卷入另一场灾难。欧洲现在的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冲突还在持续,而这一切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回想当年古巴导弹危机,在最后关键时刻,苏联当局表现出很好的判断力,最终事态得以平息。


对于北约东扩,很多人也曾发出警告,认为其后果严重。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但美国并没有像当年苏联那样及时停手,相反继续扩张。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眼前的乌克兰局势。虽然我觉得并不会演变成大规模全面战争,但也没人想要现在这种局面,大家更想要发展。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意义重要。因为它实用可行,现在的中国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再者,这一倡议着眼稳定与和平的发展路径,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记者:对于全球化经济的未来,您认为中国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


罗思义:中国会继续技术进步。刚才我说中国正进入“中等高科技”或“初等高科技”阶段,但在有些领域,中国已经走得很前面了。比如华为,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制造商。我不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可能有5到10家。我相信未来可能会有20家,30家,40家……


中国的这一趋势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腾出了新的空间。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提高,低端制造业已逐渐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国。他们现在的情况有点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国。


经济学里有一个“雁行理论”:以某个国家为雁头,其他国家紧随其后。产业在这些国家间依次转移,先后兴盛衰退。这就是现在亚洲的真实写照,很可能还会扩大到世界其他范围。



·谈中国的人权和民主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关于民主的定义,中西方侧重不一致,您如何理解这种不一致?


罗思义:西方对民主的定义是错的,对人权的定义也是错的,它们没有聚焦核心问题。


中国看到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人民。用中国人的话说,即以人为本,人民的幸福高于一切。


让我们以一组中印女性的对比数据为例。


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比印度女性长8岁;中国女性的分娩死亡率是印度女性的1/7。这样看,两国女性的权利现状很明显了。


但是在西方语境下,结论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印度女性人权状况优于中国女性,因为她们生活在所谓符合西方民主的国家里。


这太荒谬了,这种定义方式相当离谱。



再以新冠疫情为例。


超过10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这个数字在中国只有5000多。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毕竟所有人权中,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生存权。而超过100万美国人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权。



还有一个关于预期寿命的初步数据也令人震惊:中国的预期寿命已超过美国。一般来说,居民预期寿命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过去,大家可能倾向于认为美国在人权和预期寿命方面优于中国。但现在的情况是,受到疫情冲击,美国的预期寿命减少了一年半。这就是人祸。


美国所关注的是确保各个工厂持续运转,哪怕是以人命的牺牲来赚取利润。但我认为,经济的目的不是人们应该服务于经济,而是经济服务于人民。我是一名经济学家,我对此非常坚定。


记者:您也提到过,中国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表现远远优于西方,甚至可能有很多中国人都还没有勇气自信地说出这个结论。


罗思义:是的。之前我给中国媒体写过文章,说“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对世界人权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后来标题里的“最大贡献”被改为“巨大贡献”。中国人太谦虚了。


我的立场很坚定,我依然认为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贡献是“最大的”。我知道中国人不喜欢自夸自己的民主情况,但没必要过于含蓄和保守。在发展人权这一问题上,中国就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


记者:去年,《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习主席在书中说道,世界各国人民应该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对此,您如何评论?


罗思义:我认为这完全正确。习主席经常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每个国家的条件情况都各不相同,可以向他国学习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


中国没有复制任何国家,中国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明显这是基于中国自己的国情。


中国善于学习其他国家,不仅是美国、欧洲,也有新加坡等亚洲发达国家。但中国并没有机械地套用他国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变通。我很赞同这一做法,我也认为习主席的说法完全正确。



记者:感谢您的积极评价,但我们也看到,人权和民主始终是西方攻击中国的武器。而这些批评,有的纯粹捏造,有的则基于误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罗思义:在我看来,美国根本就是蓄意捏造。它是这方面的老手了。每当它想要对一个国家动手,就开始胡编乱造。


比如向伊拉克发动攻击时,宣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检查人员走遍整个伊拉克也没有找到。这完全是伪造的说辞。


还有些信息,美国又避而不谈。比如刚才说的,中国的预期寿命超过美国。推特上有些人就在说,这消息应该上头版头条啊!事实上,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不仅低于中国,还低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但结果,完全没有任何讨论的声音。因为美国不想谈这个问题。


要看清美国的这些伎俩,可能还要一些时间。其实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评价非常友好,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发展。


记者:在国际舆论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往往与人权问题脱不开干系。在您看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权治理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罗思义:发展中国家在人权方面做出的发展进步是最大的,特别是中国。


中国成功实现近8亿人脱贫。单这一件事,在我看来就足以证明中国对世界人权的发展贡献是最多的。而实际上中国还做了很多其他事情,比如保护环境、提高平均生活水平等。


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在脱贫领域表现出色的案例,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


还有印度,经济持续增长,女性识字率等数据也在显著提高,最近一年首次超过90%。


我们要记住,世界上还有15亿人的主要问题是能不能吃上下一顿饭,极其贫穷国家尤甚。好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不存在饥荒了,但其他问题还有:工作条件、文化活动、教育权利等等。这些领域是发展中国家探索人权努力的进步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权,他们对人权的贡献绝对是巨大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