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4″

视频 | 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许多

2019-06-06 22:07

第十四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焕发历史遗产新生”。修缮保护老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还要让住在老建筑里的居民能够改善生活,合理活化利用修缮后的建筑,那么上海是如何做的呢?




在永嘉路580弄的永嘉新村,王达老先生和夫人住了足足40多个年头。


永嘉新村住户金伟莉:“我们结婚就结在楼下面,门口有个小花园,这还是很迷人的。”


永嘉新村住户王达:“就觉得一进我们这个小区就很温馨。”



永嘉新村建于1947年,属于现代式花园公寓里弄住宅。最早是交通银行造给员工的宿舍。小区共有23幢小楼,整体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不过年久失修,老宅已是小毛小病一堆。


永嘉新村住户金伟莉:“家里漏水,实际上是房顶时间太长了,油毛毡都烂掉了。”


去年区房管局牵头,投入资金1840万元,对这23幢建筑进行修缮,翻修瓦屋面、排查木屋架、修缮外立面和门窗,露出原有的清水墙,老宅逐渐重现当年的风貌。


徐房建筑实业工程部负责人顾志峰:“把一些原来的附着物,把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拿掉,把外墙面进行修复。”



外面做减法,内部则借改造的机会做起了加法。原本的公共厨房,重新进行整体改造,不再需要几家人抢一个水槽、煤气灶,而是每家配置独用的灶台和整体橱柜,厨房干净又亮堂。


居民:“三家人同时在里面做饭也不会很拥挤,很干净很整齐。”



与此同时,小区环境也同步提升,道路、公共绿地等都进行了翻修,架空线入地、配置智能充电桩、烟雾报警器等,原本杂乱的角落,华丽转身成为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让这个老式小区的宜居程度大大提高。


徐汇区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周俊慈:“上海历史建筑有个特点,就是老百姓仍然住在里面,所以我们的历史建筑修缮是关注两块,一是历史风貌的再现,第二块就是关注居住品质的提升。”


还有不少有历史的老建筑,在通过合理的修缮后,则有望向普通市民敞开大门。



永福路52号布哈德花园,目前就正在紧锣密鼓的修缮过程中,它始建于1932年,是解放后上影文学部所在地,如果有人去小白楼看了场内部电影,在当时是特让人羡慕的事。


1999年,这幢西班牙风格的建筑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去年底正式启动了修缮,为了还原当年的外立面风格,施工人员从材料到手法都细细琢磨。



施工人员施师傅:“不能一会儿重一会儿轻,我练了三年。”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葛虓:“第二就是材料的配制也要求比较高,既不能太软,因为会挂下来,也不能太硬,太硬会拉不开,所以这个就是在我们近现代工艺里越做越少的原因。”


特别值得一体的,还有这些传统的榫卯结构木门,施工人员需要对它们进行拆白,也就是洗去它身上经年累月的油漆和涂料,露出它的原木色泽,整个过程需要的功夫,比做两三扇新的门还费力。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葛虓:“首先刷脱漆剂,反应完之后,我们会用专门的工具把原来的油漆进行拆白,这个工艺可能要重复三到四次。”



老房子里还留存的壁龛,铸铁格窗,石雕绞绳式的柱子,这些角角落落的细节,都会在修缮中予以保留。等到未来小白楼回复昔日容貌时,这里将引入电影沙龙和相关展示等活动,让曾经神秘的小白楼,成为电影爱好者们的公共艺术客厅。


上海房屋修建行业协会副会长冯蕾:“老建筑看上去都很精美,像艺术品一样,但这些艺术品和让大家远距离观赏的画是不一样的,它是个物理空间,一定要让人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然后它才有它的艺术价值。”

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我们今后的保留保护的力度还越来越加大,当然在保留保护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活化利用的力度。”



自1989年以来,上海分5批公布了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2018年又重点完成了新增风貌保护街坊内的历史建筑价值甄别工作,将更多的历史建筑纳入保留保护范围。根据城市更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全新思路,只有兼顾保护与利用的结合,功能开发与历史传承的结合,技术创新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才能使历史建筑保护管理走上可持续的长效发展之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许多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