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

视频 | 牢记初心 上海探索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怡  施政  朱正炎

2019-11-03 16:02:42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指出,上海要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一年来上海干部群众践行嘱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建引领下,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巧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党建工作成果。

最近,“一网通办”又推出了新服务,“好差评”正式上线。平台接入的2035个政务事项,服务到底好不好,群众手机扫码说了算。



上海市民王萍说:“原本政务服务已经很方便了,现在办完事还听取我们的意见,我感觉更贴心了。”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介绍:“以人民的要求为我们的出发点,使我们的政府服务更高效,更贴近我们群众的需求,令我们的群众能够更满意。”


政府服务的热忱、高效,是“一网通办”带给企业和市民最直接的感受。而安全有序,则是这座城市给人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它的背后,是上海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对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



一流城市要有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期间,对上海的殷殷嘱托。此前在多个场合,他还反复叮嘱上海,要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面对这份期许,上海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织就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两张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时刻牢记总书记提点的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


今年全面推开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就是对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验。通过建立切实管用的措施,引入科技化的手段,发挥社区基层的作用,动员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徐志平说:“去年总书记在上海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为整个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升了站位,整个上海就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全力以赴地推进。”



着力解决“老小旧远”等民生痛点,同样是上海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以养老为例,通过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一年间,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加了51个,养老顾问点增加了150个,还不断完善各类暖心的为老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陈跃斌介绍:“这一年上海的养老变化是很明显的,比如,我们薄弱养老机构完成了80家,也就是三年的任务两年完成了,还有像我们社区里的老年助餐点,差不多能完成200家,差不多是前三年的总和。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按照上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真抓实干,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上海的托幼服务事业也正向着“幼有善育”的方向提升,托幼机构总数已超过600家。三年后,有望覆盖每个街道。而3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也已陆续开建,远郊乡村正日益成为美丽上海的底色。



这是6月28日,静安区洪南山宅地块居民搬迁时的场景。这幅地块12小时内签约率就突破97%,创造了上海大型旧改地块征收签约的新纪录。这得益于上海“再难也要想办法”创新推出的旧改新模式。


截至10月底,全市中心城区已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约4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46万户;未纳入旧改范围的各类“拎马桶”的老旧住房也有1.1万户、39万平方米已启动改造。



市旧改办副处长周建梁称:“旧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我们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项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大了旧区改造的力度,加快了旧区改造的速度,尽快改善旧区居民的住房条件。”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在基层,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也更具体。上海的党员干部们通过学习重温“初心”,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拿出了不少真招、实招,让许多横亘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改革难点,有了突破性进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施政 朱正炎 视频编辑:曾瑶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