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拯救濒危的满族音乐 任重而道远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5-21 13:38


提起满族,就会想起大清王朝,现在的满族,人口逾千万,但能流利说满语的却仅有几十人,满语正在面临消失的窘境,而懂满族音乐的人,就更是屈指可数。在满族发祥地辽宁省,46岁的独立音乐人韩萧寒,是仅存的精通满族音乐的人,面对即将消失的动听和弦,拯救满族音乐,让满族走上音乐复兴之路,是韩萧寒的重任,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用动听的旋律,去感染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音乐。



老祖宗的音乐太美妙

   

韩萧寒与他志同道合朋友,现在整天埋头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工作室内,正筹备6月11日在大连的演出,演出内容是根据满族史诗《天宫大战》创作的同名舞台剧。

    

韩萧寒告诉记者,《天宫大战》是满族传统的神话故事,表演形式是乌勒本。“和古书这种形式很像,里面有角色的扮演,有唱、有讲,常见于萨满的仪式活动里面。”在这部已在国外演出近百场的音乐剧中,22首满族乐曲贯穿全剧。这些乐曲按照满族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有器乐曲,也有歌曲。歌曲采取轮唱、对 唱等形式,深情、豪放;乐曲则神秘,具有仪式感。全剧共两小时,由11位演员联袂演出。

    

这部舞台剧,也只是满族音乐精华的一部分,韩萧寒十几年来自费到满族人聚居的白山黑水,挖掘整理满族传统音乐。他呈现在舞台上的满族音乐剧感染了十多个国家的观众,在音乐圈被称为“满族音乐的复兴者”。

   


几百年前的“流行音乐”如今的没落

   

在工作室录音棚外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由韩萧寒制作以及他在采集满族民间音乐过程中收集而来的满族乐器,其中几件乐器并不常见。韩萧寒拿着一种叫萨满鼓的 乐器给记者演示,“古时候这可是萨满活动时的主要法器,目前好的萨满鼓难找,这个是我找工匠特制的,可以增加演出时的效果”。

   

还有一件叫口簧的乐器,韩萧寒在满族音乐文献里发现后,就多方寻找,终于从俄罗斯艺术家手里淘回来。比口哨大不多少的“小铁管”,经过韩萧寒嘴的“调教”,竟然发出富有跳跃感、充满灵性的旋律。

   

从2003年至今,韩萧寒一直致力于满族民间音乐田野调查,遍访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几十个偏远地区的满族村落。身为满族人,韩萧寒从最初对现代音乐的喜爱,转到对满族传统音乐的痴迷,原因竟然是对自己本民族音乐消失的好奇。

  

“萨满音乐正走在遗失的路上。真正会满语的人就特别少,现在仅存的萨满音乐大都在用汉语唱”。这就是现在满族音乐仅存的现状。韩萧寒告诉记者,满族音乐 可是几百年前的“流行音乐”,但现在却无人问津,满族乐器更是知之者甚少。“很多人都追星,可没几个人感兴趣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韩萧寒此时的表情很无奈。



民族音乐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现在,韩萧寒在采风中找机会就学习满族语言,同时做了无数的音乐录音与记录。这些素材,有些只有口传旋律,没有曲谱;有些曲谱不完整;还有些只有文本记 载,没有音乐旋律,需要根据收集来的满族音乐素材重新作曲。13年来,他已整理出40多首满族神话题材的乐曲和歌曲(乌春),以满族传统讲唱形式呈现在舞 台上的新乌勒本包括《天宫大战》《尼山萨满》《西林玛法》、《乌布西奔》,还为音乐动画电影《白山萨满》作曲。

  

目前韩萧寒已经发行6部音乐专辑,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关注。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波黑、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国家演出200多场满族音乐剧。在新加坡、泰国演出时,不少外国观众完全被满族音乐所打动,在现场流出热泪。

  

“我一个人力量太小了,我希望用音乐打动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对民族的音乐感兴趣,哪怕学习一点点也好,别让它消失了,那就是忘本啊。”近日,韩 萧寒接到了俄罗斯国际音乐节、摩洛哥国际音乐节的邀请。他表示,音乐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满族音乐不应该遗失,民族音乐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踏踏实实 地埋头钻研并积极传播,才能将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看看新闻网记者任彬源  孟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