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视频 | 中国精神⑰: 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晓雯

2019-10-07 21:23:23

1938年,白求恩率领国际医疗队抵达延安,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随后转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战地救治。他以高度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晋察冀边区1年多,白求恩出生入死,直接参加11次战役战斗,在最前沿不分昼夜抢救伤员,最多的一次,连续近70小时,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年近五旬的他,还多次献血,抢救伤员。他提议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为八路军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不幸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手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感染,医治无效后,于11月逝世。


随后,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指出白求恩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亲手创建并战斗过的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6年,医院组建"白求恩医疗队",沿着白求恩当年战斗过的足迹,转战河北、山西太行革命老区开展义诊 巡诊,被称为"值得信赖的流动医院"。


白求恩身上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精神诞生于战争年代,践行于救死扶伤的烽火前线,更发扬在和平建设时期。



1963年以来,我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援外医疗人员共计约2.6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约2.8亿人次,为受援国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当地人称之为"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刚果(布)期间,提炼总结出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



同年8月,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员,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加深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全面推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白求恩精神中所倡导的 "对工作极端负责 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依然是现代医疗工作者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


白求恩精神中蕴含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医疗卫生行动中,都得到了集中体现。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先后组织1000余名医务人员奔赴西非抗疫前线,开展疫情防控、病毒检测和医疗救治,培训当地医护和公共卫生人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卫生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援外医疗队以忘我的奉献、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传承着白求恩精神。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感受到了中国白衣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大爱情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晓雯 图片编辑:杨寰昱 李佳 陈文哲 视频编辑:周一)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