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视频 | 一江碧水如何走出发展新路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怡

2022-01-07 14:43

万里长江、万千气象。在母亲河的穿针引线下,沿江11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流出一江碧水,也串起了中国经济的一条“珍珠链”。这条经济带如何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又如何推进上中下游的协同联动,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大文章?长三角又如何与长江经济带共融发展?


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请到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做客演播室一起讨论。



长江生态“禁渔”,不是哪一个地方“禁渔”,而是大家都在“禁渔”,这是“共治”。曾刚说长江鱼多了,水清了,岸绿了,动物回来了,这是生态“共享”。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在长江赤水河上游,这一年发现鱼类的食物链增加将近一倍,增加了95%,所以尽管我们长江“禁渔”代价不小,安置渔民给地方政府、地方财政增加一些负担,但它的生态效果非常好。



陈雯认为这条经济带其实代替了我国东、中、西这三个地带的差异,同时还有非常明显的都市圈和周边区域这样的一个差异。比如说下游长三角地区的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中游地区的武汉都市圈,到上游地区的成都都市圈以及成渝双城都市圈,这样的一个都市圈跟周边区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其实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合作比长三角要困难很多,长三角总体来说是一种强强联合、强强联手,会在共同的话语体系下去谈合作。但是在上中下游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大家关注点不一样,话语体系不同,然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在整个合作上面确实难度比较大。



2021年11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去年是第7次对外发布。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曾刚介绍团队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2021年生态支撑领域用“双碳行动”指标取代“污水处理率”,根据各地双碳行动计划的制订与否、目标要求和实践成效进行记分,更好地刻画了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在碳达峰、碳中和前行道路上的举措和成效,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前进方向。



长江的水是流动的,流动的不光是水,不光是绿色生态,流动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流动的是一种创新,流动的是未来的绿色发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怡)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