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视频 | 高清投屏“套娃式”收费 消费者如何解“套”?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梅 陈昱卉 阮丽

2024-03-13 14:23

曾因限制投屏服务被戏称“薅消费者羊毛”的爱奇艺APP,近日再次因投屏服务问题引发消费者投诉。



据市民张女士向媒体反映,当初为了享受4K和1080P的超清投屏服务,购买了爱奇艺APP的黄金会员。为了避免订阅中断,去年1月,她进行了手动续费,将到期日顺延至明年1月。但是从今年1月开始,她的投屏服务就被限制了,只能投屏480P的标清视频,大大影响了收看效果。在向平台反映后,客服表示,平台的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如果当初张女士的续费方式选择的是“连续包年自动续费”而不是手动续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客服提到的平台规则,是爱奇艺APP在去年2月调整后延续至今的规则。其中规定:对当年2月20日仍处于订阅状态的黄金VIP会员,恢复720P和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务。其中,单月卡/季卡/年卡的会员可使用至本次订单结束,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的会员,如后续不断订,可持续使用。这也就是导致张女士手动续费却不能继续享受原有服务的原因。



微妙的是,爱奇艺APP当时之所以会调整规则,是因为被曝涉嫌“在会员协议的有效期内单方面更改协议内容”。当时,有黄金VIP会员投诉称,原本可以享受最高4K清晰度投屏,突然受到了平台的限制,只能选最低的480P清晰度;如果需要更高清晰度投屏,就必须开通更高等级的白金会员。当时,上海市消保委提醒说,套娃式充会员薅消费者羊毛的做法要不得。


事实上,对投屏服务设置层层条款,并不是个别企业的独立行为,而是似乎已经成为行业的“明”规则。近年来,各视频平台、投影软件都在投屏服务规则上做文章。通常费用较低的普通会员只能享受低画质的标清投屏服务,想要升级画质或者想要换个设备投屏,都需要另外付费。而且,各种会员体系复杂、名目繁多。即使视频资源来自于同一个平台,会员资格也会因为收看渠道是手机端、还是电视端或投屏端而并不通用;当平台与不同的硬件设备商家合作时,还会推出领另外一个付费体系的会员产品……种种服务与价格的规则类似于“套娃”,消费者想要享受较好的服务,就要不断进行“升级”,花费也逐年水涨船高。



一边是平台“套娃式”收费,另一边是消费者会员权益缩水。难道,“薅消费者羊毛”已成为互联网视频平台的盈利“捷径”?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技术上来看,对于互联网视频平台来说,运营成本的确因消费者的收看渠道不同而有所不同。因为视频网站上决定画质的核心指标,不是分辨率而是码率,也就是每秒视频的数据量。码率越高,意味着数据量越大、视频所占据的内存空间越大。而将视频用手机投屏到电视上,使用的是电视码流,需要的带宽更宽,视频网站所需要花费的网络成本就更高。这也是平台根据清晰度来对投屏服务进行分级收费的客观原因。


此外,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收入还受到分成模式的影响。根据监管规定,互联网电视严格受牌照资质限制,只有持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单位才可以建立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这意味着,互联网视频平台想要登录电视端,就需要给牌照方分出一部分收益,这种分成模式也相应带来了成本压力。


面对种种运营成本,众多互联网视频平台不约而同地将培养忠实用户也就是会员,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去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4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8%。而如何将这些忠实用户吸纳为会员,用会员费带来盈利,对于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来说,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的发力点。



公开报道显示,爱奇艺在连续亏损12年后,在2022年终于实现了盈利。而从阿里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来看,优酷虽目前形势尚可,但仍然处于亏损中。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与广告收入则已经“三连降”,芒果TV营收也在下降。与此同时,从多家平台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会员费已经成为了营收大头,但与此同时,会员数量却有下降趋势,换句话说,就是会员费变贵了。公开信息显示,除了爱奇艺,其实优酷、腾讯等视频平台已经有过一轮涨价,涨价幅度普遍在20%左右。


商业平台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得盈利本是应有之义,但如何在服务和价格之间保持一个公平适当的平衡,是一个值得各方深思的问题。那么,怎样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有效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律师岳雪飞认为,互联网服务业态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会员服务协议一般采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因而能够享有单方面地变更合同条款的权利。但是如果变更实质性地涉及到、影响到消费者权利的变更,就应当在变更前主动告知消费者并征得消费者同意,否则变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岳雪飞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不能设置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要件,也不能强制交易。如果要求会员必须连续包年续费才可以享受原有的服务,有可能违反了这一规定。如果所有的网络平台都采取这样的措施,就会极大地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来发挥作用,比如强化反垄断的法规、防止市场过度集中,或者出台政策鼓励平台提供多元化而不是同质化内容等等。总之,要想方设法让视频行业的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同向而行,而不是顾此失彼,尤其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代价来获得视频行业的发展。

编辑: 陈昱卉 阮丽
责编: 金梅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