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大江东|舌尖上的方舱!“三荤两素,点心夜宵,你慕了吗”

时讯

人民日报

2022-05-03 16:50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五十八】


核酸异常、复核、阳性、转运、进舱……在上海,不少人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很多方舱硬件条件有限,但伙食却是有点“卷”——那么,一份餐食从食材准备到成品进舱,要经历怎样的流程?大江东工作室带大家去史上最大方舱——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一探究竟。


保供1.7万人的一日三餐,用对方法也不难!


每天,几万公斤的肉类、水果、蔬菜加工而成的餐食,源源不断送进国展中心方舱,供应着舱内人员一日三餐。


15分钟内,数万份盒饭装车运送到保餐组;20分钟内,盒饭送到缓冲区,再从缓冲区周转至舱内;半小时左右就分发啦!这么大的量,保证送达时还要热气腾腾,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这家方舱拥有5万张床位。建设之初,上海地产集团旗下中华企业“食当家”作为餐食后勤团队之一,承担起为其中1.7万名舱内人员“保餐”的任务。


“一万多人就餐,时间集中,需求多样,人员动态变化,实际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中华企业新弘农业总经理魏铭材说,“我们对上海已有大型方舱的供餐问题进行了调研,普遍反映的是‘饭菜凉了、供餐不稳定、菜品单调’,为此,我们确立了‘冷链盒饭现场热制+热链盒饭补充供应+卫星厨房特殊/应急保障’的方舱医院供餐模式。”


“冷链盒饭,就像平时在全家超市买的那种,冷藏保存,现场加热。”新弘农业团餐供应链事业部总经理朱晏伟解释,因具备食品安全生产等级高、便于备货等优势,在方舱附近现场热制,确保拿到手中还热着。


“冷链盒饭可选择生产厂家的范围就广了,可以从周边城市供应。”同样的餐标,可选择更丰富的菜品,比如牛肉、鱼虾这类在封控期间本地很难获得的食材,都出现在盒饭中。


1.7万人每天要消耗约6780公斤水产、肉类,6800公斤水果蔬菜,1700公斤大米。魏铭材说,会优先采购受疫情影响滞销严重的本地农产品,通过自有物流上门提货,帮助农户解决滞销。“有同事阳性后住进方舱,反馈说,大家尝到本地新鲜水果,很惊喜呢!”


个性化需求多?不怕!有“卫星厨房”


“最棘手的是方舱人员波动大,每天有人进舱、有人出舱,年龄结构不同,三餐外可能有不定时加餐……”团餐供应链事业部副总经理胡银龙说,“特殊人群需求,不可能依靠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解决,我们自有团餐运营团队的优势就发挥了。”


“食当家”为上海2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食堂服务,在国展中心附近有3个自营食堂项目,这些“卫星厨房”在应急保障、特殊用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了场地和团队,还有个难题——特殊餐并非强项。胡银龙说:“只能现学现卖!技术不复杂,关键是掌握需求,用心对待。”


保餐团队在医护人员入驻方舱后,主动来结对子,了解需求。学学素食餐怎么做、糖尿病餐有什么要求,组织有医院餐饮经验的厨师团队到位。经过两天磨合,面向特殊群体的菜谱就有了雏形。胡银龙笑道,“可能常规餐吃的时间长了,特殊餐需求量越来越大,每顿要近千份了。”


“舌尖上的安全”怎样守护?


要保证舌尖上的温度,还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怎么破?


朱晏伟介绍,从食材供应、工厂加工、食安品控、冷链物流、微波加热、餐食交付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缜密的防疫管理方案。“公司驻派安全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生产监督,对所有原料资质进行核定,对每餐餐品中心温度进行抽查,全程对每餐食物取样并留样48小时,守护每一份餐食安全。”


方舱附近放置了11台冰冻集装箱储存冷链盒饭,饭点前两小时,盒饭会通过4条微波隧道加热至75度以上,交付方舱医院。


自然,所有工作人员需满足48小时核酸、每日晨检、测温等要求。环环相扣,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纸短情长!一句话带来温暖的力量


“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生活不止有甜,还有肉哦!”


“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加油也是”


……


当大家拿到盒饭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句句温暖鼓励。


“阳性了,免不了焦虑、恐慌,再加上长时间等待转运,进了方舱,安顿下来,希望一句句鼓励能给他们温暖。”半个月前,朱晏伟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得知核酸异常,他在车里独自熬过18个小时等待复核结果,深有感触。


预制菜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鹏工作中不幸“中招”,入住国展中心方舱医院。他随即切换工作内容,每天收集用餐情况和反馈,为团队优化供餐方案提供最真实有力的依据,被大家笑称“方舱卧底”。


这份用心、细心、暖心,没有被辜负。


“住了十几天,两荤三素,还有点心,时不时来个水果夜宵,你慕了吗?”有国展中心舱内人员在网上晒出了伙食。


“羡慕的泪水从嘴角流出来了”“伙食好,家人放心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