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视频 | 视频 | 人间壹事:产房24小时,见证人类最高级别的疼痛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闻 陈瑞 茹懿 王梓宁

2017-11-09 10:27

医学界有一份疼痛量表,这份量表将人类的疼痛分为10级,而女性的分娩之痛就位于最高级别:第10级。


在上海仁济医院产房蹲点的24小时中,我们见证了三位女性最勇敢的一刻。


我见到的第一位产妇叫卫青,27岁。她给我的最深印象是持续了一整个下午的叫喊声。她对阵痛的反应特别大。

产妇卫青正在经受着阵痛


“哎呦!这已经是第32次阵痛了。”


我问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她说就像手指被突然重重关上的门挤压一样。我看了看自己的手,十指连心,我想着都觉得疼。


“但我还是想坚持顺产,听说婴儿经过产道出生可以更健康。”


这或许就是母性的伟大,卫青首先考虑的还是孩子。


“你还没到最痛的时候,这么叫,真的到最后生产要你用力时就没力气了。”入职15年的助产士阮玲欢提醒卫青。

上海仁济医院妇产科助产士 阮玲欢


“通常产房里白天生的不多,晚上却是一个接着一个生。大概是人类还保留着哺乳动物的天性。动物白天产崽容易被天敌吃掉,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仍然保留着动物的天性。


果不其然,晚上18点,卫青的反应越来越大。她满头大汗,大口喘着粗气。


卫青被从待产床上搬到了产床上。产床严格意义上不算一张床,下半部分是分叉的两个脚架,使躺着的产妇双腿分开,并不舒适,但便于宝宝脱离母体。
卫青左摇右摆特别厉害,感觉随时要跌到床下。


围绕着卫青,三位医护人员一起上阵:温水清洗、扩张产道、打气鼓劲。

三位医护人员帮助生产


十分钟、三十分钟、五十分钟……


“哇…”


伴随着一声啼哭,墙上的时钟指向了18点53分。


一个女宝宝出生了,卫青疲惫的脸上终于展开了笑容。


卫青女儿羡语琪出生


助产士阮玲欢和她的同事们也松了口气,但是在隔壁办公室,她们早已送到的外卖已经冰凉。


红烧虾、茄汁排条、醋溜鱼片、水煮牛肉,桌子上几乎见不到素菜。


“助产士和马拉松运动员一样,体力消耗非常大,经常要忙整个通宵。我们每天都吃很多!”


身材苗条的三位女助产士抓紧扒了几口饭,还没一会,她们又被呼叫走了。


20点40分,产房里又诞生下了一个男婴,母子平安。

查春红的第二个儿子吴宇皓出生


第三位进入我视野的产妇叫唐璐,宁夏人,27岁。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她的大宝宝要在6个小时后才会出生。


“你这个宝宝肯定8斤左右,要受苦了。”


主治医师周琼摸了摸唐璐的肚子。1米63的唐璐要生出大宝宝绝非易事。



“这种感觉像是刀片在你身上刮一样。”


唐璐身上的“刀片”就这样翻来覆去“刮”到了凌晨3点,这种疼痛绝非常人可以承受。


产房外,唐璐的丈夫王韶华已经焦急万分。


“怎么还不出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产妇唐璐



唐璐丈夫王韶华


产房内,唐璐的反应越来越大,她吸氧的鼻导管一度也因为左右晃动掉落了,孩子还是迟迟没有冒头。


为了帮助唐璐,妇产科不多的男丁庄旭医生也加入了进来。


“双腿打开,深吸气,屏住,用力!加油!加油!


“孩子的头已经看见了!”


另一边,助产士朱弘不停旋转稍稍有点斜位的胎头。

庄旭医生查看分娩进程


助产士朱弘扩张产道


“继续努力!3、2、1……”


凌晨3点30分,一个胖小子终于出世,整整耗时6个小时。


我们都盯着磅秤的指数:3905克。


“快8斤了,那么大。”唐璐一脸释然,心头肉落地了。


唐璐之子王宇锎


这就是在产房24小时里发生的故事,《人间壹事》见证了三个宝宝的诞生,也见证了生命的美好。  


痛苦、落泪、焦躁、欢笑—这几种表情依次出现在女人生产过程中,我也见证了三位母亲的“生”情款款。

卫青全家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闻 陈瑞 茹懿 王梓宁 实习编辑:胡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