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视频 | 新闻透视:乡村来了规划师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海平

2023-03-04 22:27


在上海奉贤四团镇大桥村,这里成立了全市首个乡村振兴实验基地,2年多来,一群乡村规划师驻村蹲点,他们会为村庄带来怎样的改变?


纯白色的建筑前,飘扬着彩色的旗帜,为初春的农村,带来了蓬勃生机。奉贤四团镇的大桥村——这里是上海第一个乡村振兴实验基地。



基地里,正在一起脑力激荡的就是乡村责任规划师们,他们之前已经入驻了大桥村,基地所在的这座闲置农宅,就是他们的第一个作品。传统花色的瓷砖,成了台阶和墙面腰线装饰;拱形木门保持原有花纹,新增的玻璃增加了通透感。基地里还设置了展览厅、村民服务站和活动室,未来就是村民的休闲集散地。



规划师到来后,给大桥村带来的活力,让村里很是惊喜。他们已经开始计划,村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们这儿闲置房比较多,我觉得有规划师驻村,以后对我们的发展、规划会更贴近我们农村,我们在民宿这方面可能会有一个较大的动作”,大桥村党总支书记王剑说道。


2021年5月,上海发起了乡村责任规划师行动,以志愿服务+行业指导的形式,汇集了一批热爱乡村的规划设计专业人士,扎进农村,为乡村振兴出把力。他们的责任不只是简单的改造房子,还要为村里整合资源,提供点子,帮助农村寻找转型发展的机会和方向。



驻点在浦东宣桥腰路村的沈越,是全市第一个乡村责任规划师。村里需要出一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设计材料,沈越和同伴抓住了机会,大展身手。腰路村驻村指导员王黎丽告诉记者:“镇里面在外面找不到别的公司愿意接,我们仅仅用了非常短的时间就出了方案。”


沈越的设计顺利的实施落地,腰路村保留了原有的特色红顶农宅风貌,功能上则划分出了农业区、生活区,还专门设置了中央活动区设置了商店和餐厅,这在传统的农村并不多见。



这个宽敞亮堂的村民食堂,之前是个废弃的仓库,经过改造后,户内户外都成了村民可以随时来吃饭休憩聊天的公共空间。 “根据村民们平时的些生活,进行一些植入化的微设计微改造,而不是一种大拆大建”乡村责任规划师沈越解释道。



根据沈越的建议,依托驻村企业清美的发展,村里还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也能给村民提供一些灵活的就业岗位。“闲在家里没事,来这里干干活,还可以赚一点零钱”,村民蔡新芳告诉记者。


腰路村驻村指导员王黎丽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责任规划师,包括和清美的村企共建,进一步地达到村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



越来越多的乡村责任规划师,还将帮助各个乡村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乡村增色,为农民增收。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表示:“一个村庄一个计划,因地制宜,基本上都是量身定做的设计,也吸引一些村民回乡来创业,带来一种新的活力。”



上海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如何让农业兴盛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村庄更适宜居住,各方都在努力。目前全市共有77位持证的规划师,在全市54个镇78个行政村,进行驻地服务,成为上海乡村建设的先锋队和探路者。


(记者:吴海平 摄像:屠佳运 汪鑫 张鹰 张俊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