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

视频 | 视频|俄罗斯人在黑河:花五分钟过江 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锅包肉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唐铁瑜 蒋金轮 张沪新

2017-04-26 15:59

每天上午十一点半,丽达都会和往常一样,开车来到黑河小学门口,等待女儿放学。在数百名等待的中国家长里,丽达的一头金发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但除此以外,她和其他家长没有分别,孩子的作业功课和周末要上的兴趣班是他们百聊不厌的话题。

丽达是一名生活在黑河的俄罗斯人,她的俄罗斯籍女儿索菲亚在黑河小学上二年级,她们已经在黑河生活了六年。

丽达接女儿放学


中午11:35,孩子们准时放学,高鼻梁蓝眼睛的索菲亚冲出校门,用带着大碴子味的汉语问妈妈:“今天我们吃点啥啊?”丽达用俄罗斯语回答,回家吃鱼,孩子一阵欢呼。

从黑河小学出来往北一公里,就是丽达在王肃街上的住所,王肃街北面紧邻着黑龙江,江北岸就是丽达的家乡——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一江之隔的双子城:回娘家仅需五分钟


在黑河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发现俄罗斯元素:一出黑河机场,就能看到门口竖立着一个代表中国的熊猫和代表俄罗斯的熊,下面用双语写着“牵手”。
而当你坐上黑河的出租车,车上的打表器会在播放完一遍中文后,再用俄语告诉乘客“欢迎上车”。中央步行街的商店招牌上都标注着俄文,有些商贩甚至会按当日汇率接受卢布交易。


黑河机场外的“牵手”


这些让丽达觉得,黑河的生活和在俄罗斯已经没有多大区别,“黑河就像我的第二个故乡”。在自己的车上,丽达仍然保持着听俄罗斯电台的习惯——由于距离太近,在黑河是可以接收到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部分电台、电视信号。

黑河随处可见的俄文标识


来中国之前,丽达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一名汉语翻译,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唐立强,就是她在工作中认识的。那时候,唐立强正在俄罗斯做建筑生意。

两个人坠入爱河,之后顺理成章地结婚成家。“中国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比较重,他们喜欢孩子。”丽达这样解释嫁来中国的原因。“她喜欢吃我做的菜。”唐立强在旁边补了一句。


2009年,丽达在俄罗斯生下了女儿索菲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两人彼此都觉得中国的教育要更胜一筹。“在布市,孩子就是上午上学,下午什么都不干,就是玩,不像这边的孩子,能学到很多东西。”丽达说。


2011年,索菲亚准备上幼儿园之前,丽达一家人搬到了黑河,她想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汉语的母语环境里,自己则在家里教她俄罗斯语,周末又给孩子报了班学英语,这样孩子以后就会三种语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丽达说,她对这句中国式的教育口号深以为然。

丽达一家人在黑龙江边


官方数据显示, 2016年,在黑河租房、购房、探亲、通婚的俄罗斯人共有146人,外籍教师和学生共72人。但在黑河生活的俄罗斯人实际上不止此数。2016年,黑河的俄罗斯人出入境人次近三十万,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像丽达这样持旅游签证过境的。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自从2001年开始就允许江对岸的阿穆尔州居民持有效证件免签入境。 2004年之前,持旅游护照的俄罗斯阿穆尔州居民过境之后,只能在黑河市内0.87平方公里的大黑河岛区活动。2004年之后,黑河市将开放地区扩大到了整个市区。像丽达这样的俄罗斯人可以持俄罗斯有效证件自由过境,每次在黑河停留的时间最长可达30天。


每隔一个月,丽达都要带上一家人回到黑龙江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布市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也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首府,两座城市的最短直线距离仅仅只有700米。


四月的黑河江风凛冽,清明这一天,来自堪察加半岛的冷空气刚为黑河带来了今春的最后一场雪,把每天的最低气温牢牢控制在了零度以下。黑龙江上的冰面要到四月中旬才能开始逐渐解冻。在化冰之前,丽达只需乘坐大巴就可以在两岸之间穿梭,大巴在冰上的浮桥通行,只需五分钟就可抵达对面。而在江面解冻之后,也可乘坐气垫船,十几分钟就能发一趟船,过江的时间也可控制在半小时内。

两城一家 商贸一体


同样过着“两城一家”生活的还有俄罗斯商人萨沙,2017年3月,萨沙决定把自己的公司开到黑河。


萨沙今年47岁,曾经在布市的一家媒体供职,也因此常常往返于中俄边境,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有一次萨沙把自己家乡特产的蜂蜜带来中国送给朋友,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这让萨沙发现了商机。


“俄罗斯的食品没有任何添加剂,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以后我要让更多的中国朋友吃到。”萨沙说。


目前,萨沙在黑河的一家创业园租用了办公室。他在两个城市间来回穿梭,有时候一个星期就要回去两三次。每次来黑河,他都要带上几十年家乡的黑蜂蜜,再以22元1斤的价格卖出去,每次都是一两天就被抢购一空。


黑河市商务局副局长杜长兴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目前,持旅游签证过关的俄罗斯公民,每次过关都可以携带五十公斤的货物,只要不超出重量,都可以免征关税。“甚至大件的商品,比如一个摩托车两百公斤,来四个人一样可以带回去。”


上个世纪杜长兴就参与了大黑河岛互贸区的筹建工作,他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虽然俄罗斯每年过境来黑河的人数有增有减,但整体是一个上升的趋势。


政策开放之后,来黑河的俄罗斯人迎来了大幅上涨,人数最多的时候是2008年至2012年,2012年全年出入境的俄罗斯人超过了77万人次。
“那个时候黑河的酒店住满了俄罗斯人。”杜长兴说。

共通的词汇;“锅包肉”


在黑河,萨沙住在一个朋友的公寓里,每个月的租金仅400元。每天早上七点,他习惯到早市上买点中国早餐来吃;而到了中午和晚上,他会一个人来到公司附近的商场,在顶楼的美食城点上一份水饺,或者一份盖浇饭。尽管不会中文,但通过比划沟通,他在生活上没有什么障碍。

说到最爱的食物,他说出了一个中文词汇:“锅包肉。”


这是一道广受俄罗斯人欢迎的东北菜,也几乎是所有俄罗斯人都能熟练掌握的中文词汇。


黑河学院的荣誉教授杰姆琴科也对这道菜念念不忘。在杰姆琴科掌握的十几个中文词汇里,除了“谢谢”、“你好”以外,就要数“锅包肉”、“地三鲜”、“面条”用得最熟练了。做为在黑河工作的俄罗斯人,杰姆琴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下班之后“溜达溜达”,找一个地道的东北菜馆,点上一份热气腾腾的锅包肉。


“我们两个城市虽然属于两个国家,文化上有一些小小的差异,但在大的层面,我们还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一家人。”杰姆琴科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黑河学院开始聘请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教授来校授课。杰姆琴科和奥列格就是受聘于美术系的两位荣誉教授,平时他们主要给学生辅导油画课。在奥列格看来,线条柔美的国画对于俄罗斯油画而言也有不少的借鉴意义,工作之余,美术系的教授喜欢自己开着车在东北四处采风。

杰姆琴科在指导学生作画


在学生们看来,这些俄罗斯的功勋画家没有一点架子,“如果他看见你是站着听,他就会站起来给你讲,尽管都是翻译在旁边翻译的,给人感觉就是很尊重你。”大四学生教舒慧说。

越来越近的中俄距离


不少受访的俄罗斯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最近两年,很多俄罗斯人都回国了。很大的原因是受到卢布汇率的影响。


2008年至2012年,是俄罗斯卢布汇率最坚挺的时候,当时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一度曾保持在1:3.6左右,而布市的平均月工资约在30000卢布左右,约合人民币8300多元。作为对比,黑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月均只有两千元左右。在很多俄罗斯人看来,黑河“干净、安全”,是度假养老的最佳选择。

但在2012年过后,卢布的汇率开始走低,2014年甚至有一次飞速下滑,最低达到过1:14的低谷,随后逐步回升,稳定在现在的1:8.1左右。

汇率的变化事实上正在拉近黑龙江两岸的生活水平。在黑河,一些销售俄罗斯商品的超市正在兴起,其中食品最受欢迎。丽达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里面买到的食物跟她在布市买到的完全一样,价格也基本相当,原来她还要从俄罗斯带来的东西,现在在黑河就能买到。

“像牛奶、饼干,还有冰激淋,都是我们原来在布市吃的。”丽达说。


超市里的俄罗斯食品


而鉴于卢布汇率走低,生意人们正在尝试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贸易,超市负责人吕经理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目前超市所属集团正在口岸两边开建物流仓库,出口到对岸的轻工业产品结算成卢布,再进口同等价值的食物回国销售,这样就省去了结算的麻烦。


而在未来几年,黑河与俄罗斯的距离还将进一步拉近,横跨黑龙江中俄边境的第一座大桥——黑龙江大桥已于2016年12月24日破土动工,计划将于2019年10月1日前交工通车。届时从黑河到布市将实现一站式的互通互联。

“到那时,我就能常回家吃外婆做的红菜汤了。”索菲亚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唐铁瑜 蒋金轮 张沪新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